《审音鉴古录》中的戏曲导演艺术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10-19页 |
| 一、选题来源 | 第10-13页 |
| 二、研究现状与水平 | 第13-17页 |
| 三、研究目的意义、学术价值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 第一章 导演与剧本 | 第19-40页 |
| 第一节 选择剧本 | 第19-27页 |
| 一、选择观众熟悉的剧目 | 第20-22页 |
| 二、选择当时流行的出目 | 第22-27页 |
| 第二节 修改剧本 | 第27-40页 |
| 一、增 | 第29-33页 |
| 二、删 | 第33-35页 |
| 三、改 | 第35-37页 |
| 四、分和挪 | 第37-40页 |
| 第二章 导演与演员 | 第40-51页 |
| 第一节 唱念提示 | 第41-45页 |
| 一、符合剧情需要 | 第42-43页 |
| 二、突出人物性格 | 第43页 |
| 三、利于舞台演出 | 第43-45页 |
| 第二节 身段提示 | 第45-48页 |
| 一、表现人物的生理状况 | 第45-46页 |
| 二、表现人物的心理状况 | 第46-47页 |
| 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 第47-48页 |
| 第三节 人物形象定位 | 第48-51页 |
| 第三章 导演与舞台 | 第51-71页 |
| 第一节 舞台美术——服装 | 第51-57页 |
| 一、指示人物的社会地位 | 第53-55页 |
| 二、指示人物的生活境遇 | 第55-56页 |
| 三、指示人物的精神气质 | 第56-57页 |
| 第二节 舞台美术——道具 | 第57-62页 |
| 一、提示人物的生活境遇 | 第58-59页 |
| 二、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 | 第59页 |
| 三、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 第59-60页 |
| 四、揭示人物关系 | 第60页 |
| 五、关联故事情节 | 第60-61页 |
| 六、分割舞台空间 | 第61-62页 |
| 第三节 舞台音响 | 第62-63页 |
| 第四节 舞台调度 | 第63-71页 |
| 一、描摹剧情时空 | 第64-65页 |
| 二、揭示人物关系 | 第65-67页 |
| 三、强调重点场面 | 第67-68页 |
| 四、推动故事情节 | 第68-69页 |
| 五、追求画面对称和谐 | 第69-71页 |
| 结语 | 第71-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