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s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8页 |
一、双层股权结构概述 | 第18-33页 |
(一) 双层股权结构的内涵与运用实例 | 第18-22页 |
(二) 双层股权结构的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三) 双层股权结构的演变历程 | 第26-33页 |
二、我国引入双层股权结构的必要性 | 第33-42页 |
(一) 引入双层股权结构是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33-35页 |
(二) 引入双层股权结构是回应股东“异质化”的现实需要 | 第35-37页 |
(三) 引入双层股权结构是推进“国企混改”开展的内在要求 | 第37-38页 |
(四) 引入双层股权结构是抵御“野蛮人”入侵的迫切需求 | 第38-40页 |
(五) 引入双层股权结构是加强人力资本激励与保护的重要途径 | 第40-42页 |
三、我国引入双层股权结构所面临的法律困境 | 第42-48页 |
(一) 双层股权结构引入使公司面临转轨困境 | 第42页 |
(二) 双层股权结构公司的市场退出机制缺失 | 第42-43页 |
(三) 优势表决权行使的场景建设不足 | 第43-44页 |
(四) 信息偏在问题突出 | 第44-45页 |
(五) 表决权优势股东逆向选择问题凸显 | 第45-46页 |
(六) 表决权劣势股东(中小股东) 权利救济渠道缺乏 | 第46-48页 |
四、我国引入双层股权结构的制度空间 | 第48-51页 |
(一) 公司法制变革:自治理念的强化 | 第48-49页 |
(二) 优先股试点:股权倾斜配置的本土经验 | 第49-50页 |
(三)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宽进严管”的监管思路 | 第50-51页 |
五、我国引入双层股权结构的路径 | 第51-70页 |
(一) 塑造新的公司治理理念 | 第52-54页 |
(二) 确立公司适用双层股权结构的门槛 | 第54-56页 |
(三) 建立双层股权结构公司的市场退出机制 | 第56-57页 |
(四) 加强优势表决权行使的场景建设 | 第57-58页 |
(五) 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 第58-61页 |
(六) 建立健全股东权利平衡机制 | 第61-66页 |
(七) 完善中小股东权利救济机制 | 第66-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