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认定研究
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法梳理 | 第12-16页 |
(一) 立法规定 | 第12-13页 |
(二) 立法变化 | 第13-16页 |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刑责追究之必要性 | 第16-19页 |
(一) 个人信息犯罪高发的紧迫现实 | 第16-17页 |
(二) 遵循法益保护原则的必然选择 | 第17-19页 |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认定之实证分析 | 第19-26页 |
(一) 法益认定内容上的混乱性 | 第19-20页 |
(二) 行为对象认定标准不明确 | 第20-22页 |
(三) 涉案信息真实性处理不一 | 第22-23页 |
(四) 非法获取行为认定种类多 | 第23-24页 |
(五) 量刑不均且处罚整体偏轻 | 第24-26页 |
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认定之多重困惑 | 第26-41页 |
(一) 法益保护的司法定位模糊 | 第26-28页 |
(二) 前置空白罪状解释不合理 | 第28-29页 |
(三) 公民个人信息认定不明确 | 第29-35页 |
(四) 行为方式内容认定不完善 | 第35-39页 |
(五) “情节严重”认定含混不清 | 第39-41页 |
五、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认定困惑之应对之策 | 第41-55页 |
(一) 澄清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实体 | 第42-43页 |
(二) 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作限缩解释 | 第43-44页 |
(三) 公民个人信息的规范认定 | 第44-48页 |
(四) 行为方式内容的规范认定 | 第48-52页 |
(五) “情节严重”的规范认定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