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寺庙园林艺术特征与综合价值研究
摘要 | 第12-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6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1.3 相关研究动态及分析 | 第17-19页 |
1.3.1 历史文献的记述 | 第17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1.3.3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8-19页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1.4.1 研究的内容 | 第19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1.5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5.1 研究的整体框架 | 第20-21页 |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扬州寺庙园林概述 | 第23-33页 |
2.1 寺庙园林的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2.1.1 寺庙与寺庙园林的概念 | 第23页 |
2.1.2 寺庙园林的分类与特点 | 第23-24页 |
2.2 扬州寺庙园林的发展历程 | 第24-26页 |
2.2.1 扬州寺庙园林的起源期——东汉 | 第24-25页 |
2.2.2 扬州寺庙园林的发展期——唐代至元代 | 第25页 |
2.2.3 扬州寺庙园林的繁盛期——明清时期 | 第25页 |
2.2.4 扬州寺庙园林的衰落期——清末民初 | 第25-26页 |
2.3 扬州寺庙园林营造的影响因素 | 第26-29页 |
2.3.1 宗教文化 | 第26-27页 |
2.3.2 盐商文化 | 第27页 |
2.3.3 传统礼制思想 | 第27-28页 |
2.3.4 传统风水理论 | 第28页 |
2.3.5 扬州地域文化 | 第28-29页 |
2.4 扬州部分现存寺庙园林概览 | 第29-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扬州寺庙园林案例分析 | 第33-63页 |
3.1 大明寺 | 第33-40页 |
3.1.1 大明寺概述 | 第33-34页 |
3.1.2 大明寺的空间布局及主要建筑 | 第34-38页 |
3.1.3 大明寺的园林环境及造园特色 | 第38-40页 |
3.2 天宁寺 | 第40-44页 |
3.2.1 天宁寺概述 | 第40-41页 |
3.2.2 天宁寺的空间布局及主要建筑 | 第41-43页 |
3.2.3 天宁寺的园林环境及造园特色 | 第43-44页 |
3.3 高旻寺 | 第44-51页 |
3.3.1 高旻寺概述 | 第44-46页 |
3.3.2 高旻寺的空间布局及主要建筑 | 第46-49页 |
3.3.3 高旻寺的园林环境与造园特色 | 第49-51页 |
3.4 琼花观 | 第51-55页 |
3.4.1 琼花观概述 | 第51-52页 |
3.4.2 琼花观的空间布局及主要建筑 | 第52-54页 |
3.4.3 琼花观的园林环境与造园特色 | 第54-55页 |
3.5 文峰寺 | 第55-59页 |
3.5.1 文峰寺概述 | 第55-56页 |
3.5.2 文峰寺的空间布局及主要建筑 | 第56-58页 |
3.5.3 文峰寺的园林环境与造园特色 | 第58-59页 |
3.6 仙鹤寺 | 第59-61页 |
3.6.1 仙鹤寺概述 | 第59页 |
3.6.2 仙鹤寺的空间布局及主要建筑 | 第59-61页 |
3.6.3 仙鹤寺的园林环境与造园特色 | 第6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扬州寺庙园林艺术特征 | 第63-87页 |
4.1 选址 | 第63-65页 |
4.1.1 位于城市街巷 | 第63-64页 |
4.1.2 巧借自然地貌 | 第64页 |
4.1.3 重视水路交通 | 第64-65页 |
4.2 掇山理水 | 第65-70页 |
4.2.1 石材选择多样,特点鲜明 | 第65-67页 |
4.2.2 叠山技艺高超,配置手法精妙 | 第67-69页 |
4.2.3 理水形式丰富,功能性强 | 第69-70页 |
4.3 建筑 | 第70-73页 |
4.3.1 建筑的类型与布局 | 第70-71页 |
4.3.2 建筑的外观与尺度 | 第71-73页 |
4.3.3 建筑的空间形态分析 | 第73页 |
4.4 植物 | 第73-80页 |
4.4.1 植物的选择 | 第73-77页 |
4.4.2 植物的配置方式 | 第77-79页 |
4.4.3 花木和盆景 | 第79-80页 |
4.5 意境营造 | 第80-84页 |
4.5.1 空间布局 | 第80-81页 |
4.5.2 匾额楹联 | 第81页 |
4.5.3 宗教小品 | 第81-83页 |
4.5.4 文人诗词 | 第83-84页 |
4.5.5 历史传说与人文故事 | 第8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4-87页 |
第五章 扬州寺庙园林综合价值评价 | 第87-107页 |
5.1 评价对象 | 第87页 |
5.2 评价分析方法 | 第87-88页 |
5.2.1 层次分析法 | 第87-88页 |
5.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88页 |
5.2.3 数据采集与整理 | 第88页 |
5.3 评价体系建立 | 第88-91页 |
5.4 权值确定 | 第91-96页 |
5.4.1 构造判断矩阵 | 第91页 |
5.4.2 权重确定与一致性检验 | 第91-92页 |
5.4.3 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 第92-94页 |
5.4.4 权重结果分析 | 第94-96页 |
5.5 调研对象的评分 | 第96-105页 |
5.5.1 问卷制作与发放 | 第96-97页 |
5.5.2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97-99页 |
5.5.3 评分结果 | 第99-101页 |
5.5.4 评分结果分析 | 第101-10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六章 扬州寺庙园林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 第107-113页 |
6.1 扬州寺庙园林的保护现状 | 第107页 |
6.2 扬州寺庙园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 第107-109页 |
6.2.1 园林保护和城市发展需求的矛盾 | 第107-108页 |
6.2.2 缺乏整体规划、后期维护不力 | 第108-109页 |
6.2.3 园林价值体现不足,宗教氛围不够浓厚 | 第109页 |
6.3 扬州寺庙园林的保护与发展建议 | 第109-110页 |
6.3.1 加强研究,科学保护 | 第109页 |
6.3.2 合理定位,充分体现宗教文化内涵 | 第109-110页 |
6.3.3 完善法律体系,落实保护主体责任 | 第110页 |
6.3.4 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可持续保护 | 第110页 |
6.3.5 加强防火与火灾救援措施 | 第11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0-11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附录 | 第121-12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项目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