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3页 |
一、选题背景和问题 | 第8-9页 |
二、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三、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第10页 |
四、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3-19页 |
第一节 关于商标质量保障功能地位的争议 | 第14-16页 |
一、商标质量保障功能依附说 | 第14-15页 |
二、商标质量保证功能独立说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商标质量保障功能独立说的主要依据 | 第16-19页 |
一、质量保障功能超出了识别功能的范畴 | 第16-17页 |
二、商标质量保障功能受损不一定导致来源混淆 | 第17页 |
三、商标法已建立商标质量保障功能制度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商标质量保障功能独立说批判 | 第19-39页 |
第一节 质量保障功能的发挥以识别功能为前提 | 第19-24页 |
一、商标的基础功能是识别功能 | 第19-22页 |
二、质量保障功能是识别功能的衍生功能 | 第22-24页 |
第二节 不存在“质量保障功能受损但未导致混淆”的情形 | 第24-33页 |
一、域外司法实践 | 第24-28页 |
二、我国司法实践 | 第28-33页 |
第三节 我国商标质量保障功能条款的异化 | 第33-37页 |
一、其他部门法下的质量控制并非商标质量保障功能 | 第33-34页 |
二、公权力的干涉并非商标质量保障功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因商标质量保障功能受损导致侵权的认定和法律适用 | 第39-49页 |
第一节 认定因素分析及运用 | 第39-45页 |
一、认定因素分析 | 第39-44页 |
二、认定因素运用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法律适用 | 第45-48页 |
一、现有关于商标质量保障功能受损时的四种法律适用 | 第45-46页 |
二、商标质量保障功能受损仍应适用混淆条款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