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合并商誉减值处理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 第10-15页 |
1.2.1 关于商誉列报和商誉减值 | 第10-13页 |
1.2.2 关于会计信息披露 | 第13页 |
1.2.3 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 第13-15页 |
1.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价 | 第15页 |
1.3 研究途径与方法(研究思路、方法等) | 第15-16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1.5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1.5.1 本文创新点 | 第18页 |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 商誉的本质、分类与计量 | 第19-21页 |
2.1.1 商誉的本质 | 第19-20页 |
2.1.2 商誉的分类 | 第20-21页 |
2.1.3 商誉的计量 | 第21页 |
2.2 价值相关性理论分析 | 第21-24页 |
3 上市公司商誉减值计量和减值信息披露现状研究 | 第24-35页 |
3.1 商誉减值处理会计准则和问题分析 | 第24-28页 |
3.1.1 我国商誉减值计量的规范和问题研究 | 第24-27页 |
3.1.2 我国商誉减值的信息批露规范和问题研究 | 第27-28页 |
3.2 上市公司商誉和商誉减值计提情况 | 第28-32页 |
3.2.1 样本选择 | 第28页 |
3.2.2 整体情况 | 第28-30页 |
3.2.3 分行业统计情况 | 第30-32页 |
3.3 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商誉减值信息披露情况 | 第32-35页 |
4 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 | 第35-43页 |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35-36页 |
4.2 研究设计 | 第36-38页 |
4.2.1 模型设计及变量定义 | 第36-38页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8-42页 |
4.3.1 描述性统计 | 第38-39页 |
4.3.2 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4.3.3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43-4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3-44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44-49页 |
5.2.1 引导企业合并 | 第44-45页 |
5.2.2 完善与改进商誉会计准则 | 第45-47页 |
5.2.3 加强外部监督 | 第47页 |
5.2.4 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