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唾液酸在母婴血液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正常和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影响
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缩写词表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8-32页 |
1.1 唾液酸概述 | 第18-22页 |
1.1.1 唾液酸的结构及多样性 | 第18-19页 |
1.1.2 唾液酸的合成及代谢 | 第19-21页 |
1.1.3 唾液酸在人体的分布 | 第21-22页 |
1.2 唾液酸与人类健康和疾病 | 第22-25页 |
1.2.1 唾液酸与神经系统 | 第22-23页 |
1.2.2 唾液酸与疾病 | 第23-25页 |
1.3 唾液酸的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1.3.1 唾液酸的提取方法 | 第25-26页 |
1.3.2 唾液酸的检测方法 | 第26-27页 |
1.4 唾液酸与妊娠 | 第27-29页 |
1.4.1 妊娠 | 第27-28页 |
1.4.2 唾液酸与妊娠 | 第28-29页 |
1.5 辅助生殖技术 | 第29-31页 |
1.5.1 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概述 | 第29-30页 |
1.5.2 辅助生殖技术的风险问题 | 第30-31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1-3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2-40页 |
2.1 材料 | 第32-34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2.1.2 实验试剂及耗材 | 第32-33页 |
2.1.3 溶液配制 | 第33页 |
2.1.4 研究对象 | 第33-34页 |
2.2 方法 | 第34-37页 |
2.2.1 一般资料调查方法 | 第34页 |
2.2.2 标本采集方法 | 第34-35页 |
2.2.3 组织中唾液酸的提取 | 第35-36页 |
2.2.4 血液中唾液酸的提取 | 第36页 |
2.2.5 蛋白的浓度测定 | 第36-37页 |
2.3 检测条件 | 第37-38页 |
2.3.1 色谱条件 | 第37页 |
2.3.2 质谱条件 | 第37-38页 |
2.4 方法学考察 | 第38-39页 |
2.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8页 |
2.4.2 最低检测限的测定 | 第38-39页 |
2.4.3 进样重复性试验 | 第39页 |
2.4.4 稳定性试验 | 第39页 |
2.4.5 精密度试验 | 第39页 |
2.4.6 加标回收率试验 | 第39页 |
2.5 统计分析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0-63页 |
3.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第40-43页 |
3.1.1 孕妇一般情况 | 第40-41页 |
3.1.2 婴儿一般情况 | 第41-42页 |
3.1.3 妊娠结局情况 | 第42-43页 |
3.2 血液及组织中唾液酸的分析 | 第43-56页 |
3.2.1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3-47页 |
3.2.2 实验方法的评价 | 第47-50页 |
3.2.3 血液中唾液酸浓度 | 第50-52页 |
3.2.4 组织中唾液酸浓度 | 第52-54页 |
3.2.5 不同唾液酸的分布 | 第54-55页 |
3.2.6 不同血液及组织中唾液酸的相关性 | 第55-56页 |
3.3 唾液酸对正常和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影响 | 第56-63页 |
3.3.1 健康母婴血液及组织中的唾液酸含量 | 第56-57页 |
3.3.2 唾液酸与妊娠期并发症的关系 | 第57-60页 |
3.3.3 唾液酸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 第60-6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3-70页 |
4.1 母婴基本信息的分析 | 第63-64页 |
4.2 唾液酸的浓度及分布 | 第64-66页 |
4.2.1 健康母婴唾液酸含量 | 第64页 |
4.2.2 辅助生殖技术组的母婴唾液酸浓度及分布 | 第64-66页 |
4.3 唾液酸对正常和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影响 | 第66-68页 |
4.3.1 唾液酸对妊娠期并发症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2 唾液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第67-68页 |
4.4 总结 | 第68页 |
4.5 展望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76页 |
附录一 医学伦理审查报告 | 第70-71页 |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 | 第71-72页 |
附录三 孕妇一般资料调查表 | 第72-75页 |
附录四 新生儿一般资料调查表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