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概述 | 第9-10页 |
1.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冷弯薄壁型钢轴压构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冷弯薄壁型钢轴压构件稳定屈曲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冷弯薄壁构件设计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各国冷弯薄壁型钢规范承载力设计方法 | 第14-1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1.3.1 本课题来源 | 第16-17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冷加工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19-31页 |
2.1 冷加工对屈服强度的影响 | 第19-27页 |
2.1.1 材性试样制作与加载 | 第20页 |
2.1.2 b类平板试件设计 | 第20-21页 |
2.1.3 j类弯角板件试件设计 | 第21页 |
2.1.4 材性试验加载 | 第21-22页 |
2.1.5 材性试件 | 第22-23页 |
2.1.6 材性试验实测数据 | 第23-26页 |
2.1.7 材性试验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2.2 冷加工产生的残余应力 | 第27-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3. 双卷边不等肢角钢冷弯薄壁型钢柱轴心受压构件试验研究 | 第31-46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试验设计 | 第31-34页 |
3.2.1 试验目的 | 第31页 |
3.2.2 试件设计 | 第31-33页 |
3.2.3 初始几何缺陷 | 第33-34页 |
3.3 加载装置及测点布置 | 第34-37页 |
3.3.1 加载装置 | 第34-36页 |
3.3.2 测点布置 | 第36-37页 |
3.4 试验对中及其加载方式 | 第37-38页 |
3.5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8-45页 |
3.5.1 试验现象分析 | 第38-40页 |
3.5.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有限元软件ANSYS数值分析 | 第46-63页 |
4.1 模型建立 | 第46-49页 |
4.1.1 单元选择 | 第46页 |
4.1.2 网格划分 | 第46-47页 |
4.1.3 材料属性的定义 | 第47-48页 |
4.1.4 初始几个缺陷的施加 | 第48页 |
4.1.5 残余应力 | 第48页 |
4.1.6 边界条件和荷载施加 | 第48-49页 |
4.2 双卷边不等肢角钢轴压构件的数值分析 | 第49-52页 |
4.2.1 试件介绍 | 第49页 |
4.2.2 特征值屈曲分析 | 第49-50页 |
4.2.3 非线性屈曲分析基本概念 | 第50-51页 |
4.2.4 非线性屈曲分析步骤与过程 | 第51-52页 |
4.3 有限元模型正确性验证 | 第52-56页 |
4.3.1 荷载—位移曲线 | 第52-53页 |
4.3.2 应力分布与变形分析 | 第53-55页 |
4.3.3 破坏模式和极限荷载 | 第55-56页 |
4.4 双卷边不等肢角钢轴压构件的参数分析 | 第56-62页 |
4.4.1 试件有限元模型 | 第56页 |
4.4.2 双卷边不等肢角钢轴压构件的参数分析结果 | 第56-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双卷边不等肢角钢冷弯薄壁型钢轴心受压构件理论分析 | 第63-74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屈曲应力的求解 | 第63-66页 |
5.2.1 板件的局部相关屈曲应力 | 第63页 |
5.2.2 截面的畸变屈曲应力 | 第63-65页 |
5.2.3 构件的整体屈曲应力 | 第65-66页 |
5.3 双卷边不等肢角钢冷弯薄壁型钢的几何特性及屈曲应力的计算 | 第66-67页 |
5.4 运用有限条软件CUFSM对该截面柱的屈曲应力分析 | 第67-71页 |
5.4.1 有线条软件CUFSM简介 | 第67-68页 |
5.4.2 有线条软件CUFSM分析 | 第68-70页 |
5.4.3 解析法与数值分析法CUFSM对比 | 第70-71页 |
5.5 轴压柱有限元模拟与直接强度计算法的比较 | 第71-7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6.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情况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