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品质及油菜品质育种 | 第15-17页 |
·品质的概念及品质性状的分类 | 第15页 |
·油菜品质育种的现状及意义 | 第15-16页 |
·目前油菜品质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油菜的分类 | 第17-18页 |
·油菜品质形成的物质及生态基础 | 第18-19页 |
·油菜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 | 第18-19页 |
·油菜品质形成的生态基础 | 第19页 |
·甘蓝型油菜籽饼粕的品质评价 | 第19-21页 |
·油菜籽饼粕的品质性状 | 第19-21页 |
·菜籽饼粕的品质评价 | 第21页 |
·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油菜籽品质性状的遗传 | 第21-23页 |
·蛋白质含量的遗传 | 第21-22页 |
·粗纤维及粗灰分含量的遗传 | 第22-23页 |
·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 第23页 |
·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 第23-24页 |
·作物数量性状的发育遗传研究 | 第24-26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材料及田间试验设计 | 第26页 |
·油菜籽饼粕的制备 | 第26页 |
·品质性状测定 | 第26-27页 |
·蛋白质含量 | 第26页 |
·粗纤维含量 | 第26-27页 |
·粗灰分含量 | 第27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7-30页 |
·遗传方差 | 第28页 |
·遗传率 | 第28-29页 |
·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 | 第29页 |
·杂种优势 | 第29页 |
·亲本遗传效应 | 第29-3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0-54页 |
·不同环境条件下各世代油菜籽粒发育过程中饼粕各品质性状平均值 | 第30-31页 |
·饼粕蛋白质含量 | 第30页 |
·饼粕粗纤维含量 | 第30页 |
·饼粕粗灰分含量 | 第30-31页 |
·不同发育时期品质性状遗传效应的方差分析 | 第31-38页 |
·蛋白质含量 | 第31-34页 |
·非条件方差分量的估算与分析 | 第31-33页 |
·条件方差分量的估算与分析 | 第33-34页 |
·粗纤维含量 | 第34-36页 |
·非条件方差分量的估算与分析 | 第34-35页 |
·条件方差分量的估算与分析 | 第35-36页 |
·粗灰分含量 | 第36-38页 |
·非条件方差分量的估算与分析 | 第36-37页 |
·条件方差分量的估算与分析 | 第37-38页 |
·不同发育时刻品质性状遗传率的估算与分析 | 第38-40页 |
·蛋白质含量 | 第38-39页 |
·粗纤维含量 | 第39页 |
·粗灰分含量 | 第39-40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40-44页 |
·成熟期饼粕不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饼粕品质性状不同发育时刻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44页 |
·蛋白质含量 | 第41-42页 |
·粗纤维含量 | 第42-43页 |
·粗灰分含量 | 第43-44页 |
·不同发育时刻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 第44-48页 |
·蛋白质含量 | 第44页 |
·粗纤维含量 | 第44-48页 |
·粗灰分含量 | 第48页 |
·不同发育时刻各品质性状的亲本遗传效应值的预测 | 第48-54页 |
·蛋白质含量 | 第48-49页 |
·粗纤维含量 | 第49页 |
·粗灰分含量 | 第49-54页 |
5 讨论 | 第54-58页 |
·"源库"理论与甘蓝型油菜籽饼粕品质性状的发育遗传研究 | 第54页 |
·甘蓝型油菜籽品质性状发育数量遗传模型和分析方法 | 第54-55页 |
·甘蓝型油菜籽品质性状发育数量遗传研究的意义 | 第55-58页 |
·遗传效应和遗传率分析 | 第55-56页 |
·相关性 | 第56-57页 |
·杂种优势及其应用在油菜育种中的重要性 | 第57页 |
·亲本效应 | 第57-5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7 作者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