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纳米材料 | 第13-18页 |
1.1.1 纳米材料的定义与性质 | 第13页 |
1.1.2 重要的纳米材料简介 | 第13-15页 |
1.1.3 酶固定在纳米材料上的方式 | 第15-16页 |
1.1.4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在生物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1.2 生物传感器简介 | 第18-22页 |
1.2.1 生物传感器的定义 | 第18-19页 |
1.2.2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 第19-20页 |
1.2.3 便携式检测平台在生物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1.3 纳米材料在病原菌和蛋白检测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1.3.1 检测大肠杆菌 | 第22-23页 |
1.3.2 检测沙门氏菌 | 第23-24页 |
1.3.3 检测凝血酶 | 第24-25页 |
1.4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伴刀豆球蛋白A-葡萄糖氧化酶-磷酸氢钙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及其在pH计检测大肠杆菌O157:H7中的应用 | 第27-42页 |
2.1 前言 | 第27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2.2.1 试剂与材料 | 第27-28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28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1页 |
2.3.1 CGC检测实验原理 | 第29-30页 |
2.3.2 CGC材料表征 | 第30-34页 |
2.3.3 GOx酶活力分析 | 第34-36页 |
2.3.4 实验条件优化 | 第36-38页 |
2.3.5 检测E.coli O157:H7 | 第38-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伴刀豆球蛋白A-蔗糖酶-磷酸氢钙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及其在血糖仪检测大肠杆菌O157:H7中的应用 | 第42-55页 |
3.1 前言 | 第42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3.2.1 试剂与材料 | 第42页 |
3.2.2 仪器与设备 | 第42-43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4页 |
3.3.1 CIC检测实验原理 | 第44-45页 |
3.3.2 CIC材料表征 | 第45-49页 |
3.3.3 Invertase酶活力分析 | 第49-50页 |
3.3.4 实验条件优化 | 第50-51页 |
3.3.5 检测E.coli O157:H7 | 第51-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磷酸氢钙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及其在检测沙门氏菌中的应用 | 第55-68页 |
4.1 前言 | 第55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4.2.1 试剂与材料 | 第55页 |
4.2.2 仪器与设备 | 第55-56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7页 |
4.3.1 AHC检测实验原理 | 第57-58页 |
4.3.2 AHC材料表征 | 第58-62页 |
4.3.3 HRP酶活力分析 | 第62-63页 |
4.3.4 实验条件优化 | 第63-64页 |
4.3.5 检测Salmonella enteritidis | 第64-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核酸适配体-辣根过氧化物酶-磷酸氢钙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及其在检测凝血酶中的应用 | 第68-78页 |
5.1 前言 | 第68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68-70页 |
5.2.1 试剂与材料 | 第68-69页 |
5.2.2 仪器与设备 | 第69页 |
5.2.3 实验方法 | 第69-7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0-77页 |
5.3.1 APHC检测实验原理 | 第70-71页 |
5.3.2 APHC材料表征 | 第71-74页 |
5.3.3 HRP酶活分析 | 第74-75页 |
5.3.4 实验条件优化 | 第75页 |
5.3.5 检测凝血酶 | 第75-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2页 |
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