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木心作品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9-16页
    一、论文选题背景第9页
    二、论题研究现状第9-14页
    三、论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四、论题的研究对象、目标和方法第15-16页
第一章 木心作品的传播与接受第16-33页
    第一节 木心作品的传播历程第16-23页
        一、台湾地区的“文学狂飙”第16-18页
        二、以上海为基地的大陆文坛崭露头角第18-21页
        三、书市的“出版热”和阅读界的两次“木心热”第21-23页
    第二节 木心作品的接受现状第23-33页
        一、普通读者的接受调查第24-27页
        二、学者的接受现状第27-30页
        三、不同群体间接受的差异第30-33页
第二章 “木心现象”原因探析第33-81页
    第一节 木心作品的独特性第33-66页
        一、纵横连接的交汇点第33-49页
            1.纵向:对古汉语和古典文化传统的承继第34-39页
            2.横向:对西方经典文学的容受第39-43页
            3.对中西文学经验的内化及贯通第43-49页
        二、悖逆主流的反叛者第49-58页
            1.对媚俗艺术的拒斥第50-54页
            2.对信仰与真理的突围第54-58页
        三、爱与诚的文化人格投射第58-66页
            1.精英文学的创作观和读者意识第58-61页
            2.爱与恨的极致和快与慢的体悟第61-64页
            3.以不死殉道的精神第64-66页
    第二节 多向度的媒介传播第66-74页
        一、以陈丹青为代表的意见领袖积极传播第67-70页
        二、广西师大的出版助力与乌镇旅业的文化品牌打造第70-74页
    第三节 读者对木心作品的审美接受第74-81页
        一、接受者对意见领袖的态度第74-75页
        二、期待视野下的认同与受挫第75-77页
        三、对存在价值的怀疑与重估第77-81页
第三章 木心作品传播流衍的当代启示第81-91页
    第一节 坚守自我的写作态度第81-85页
    第二节 文学发展规律与市场规律的平衡第85-88页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历史性与当下性第88-91页
结语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8页
附录说明第98-110页
    附录一 :木心年谱第98-102页
    附录二 :木心作品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问卷调查资料第102-107页
    附录三 :豆瓣视频和书籍评分表第107-108页
    附录四 :百度贴吧关于现当代著名作家的数据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114页
    (一)师小诗第110-111页
    (二)夜的自白第111-114页
后记第114-115页
    东大学记第114-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舞台脱口秀节目主播的符号化形象推广研究
下一篇:自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治理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