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32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 1.2 高温超导电缆研究现状 | 第16-30页 |
| 1.2.1 高温超导交流电缆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 1.2.2 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研究现状 | 第23-30页 |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 第2章 自屏蔽型高温超导直流电缆 | 第32-42页 |
| 2.1 磁场对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影响的研究 | 第32-37页 |
| 2.2 自场对电缆临界电流的影响 | 第37-38页 |
| 2.3 自屏蔽型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结构 | 第38-4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3章 自屏蔽型高温超导直流电缆导体结构 | 第42-66页 |
| 3.1 骨架尺寸 | 第43-44页 |
| 3.2 电缆层数,各层带材数,带材的总根数 | 第44-48页 |
| 3.3 各层超导带材缠绕角度 | 第48-56页 |
| 3.3.1 缠绕螺旋角θ的范围 | 第48页 |
| 3.3.2 各层缠绕螺旋角θ的设计 | 第48-56页 |
| 3.4 电缆绝缘层 | 第56-60页 |
| 3.4.1 直流耐压的设计 | 第57-58页 |
| 3.4.2 雷电冲击的设计 | 第58-59页 |
| 3.4.3 极性反转的设计 | 第59-60页 |
| 3.5 自屏蔽型高温超导直流电缆导体层结构的设计 | 第60-65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4章 自屏蔽型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终端 | 第66-88页 |
| 4.1 电缆端部的影响 | 第67-78页 |
| 4.1.1 端部磁场对电缆临界电流的影响分析 | 第67-74页 |
| 4.1.2 端部受力的分析 | 第74-78页 |
| 4.2 自屏蔽电缆端部结构 | 第78-86页 |
| 4.2.1 端部铜夹设计方案 | 第79-82页 |
| 4.2.2 端部铜环设计方案 | 第82-83页 |
| 4.2.3 超导带材电流转移长度的研究 | 第83-86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 第5章 自屏蔽型高温超导直流电缆导体结构设计及特性分析 | 第88-96页 |
| 5.1 电缆导体结构 | 第88-92页 |
| 5.1.1 传统电缆结构 | 第88-89页 |
| 5.1.2 自屏蔽电缆结构 | 第89-92页 |
| 5.2 电缆各层磁场与临界电流的分析 | 第92-94页 |
| 5.3 交流损耗的分析 | 第94-95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 第6章 自屏蔽型高温超导直流电缆模型的实验研究 | 第96-126页 |
| 6.1 电缆模型的设计 | 第96-98页 |
| 6.2 模型的制作 | 第98-107页 |
| 6.2.1 骨架 | 第98-100页 |
| 6.2.2 半导体导体层 | 第100页 |
| 6.2.3 绝缘层 | 第100-101页 |
| 6.2.4 超导带材与铜带材的焊接 | 第101页 |
| 6.2.5 超导带材的缠绕 | 第101-103页 |
| 6.2.6 端部连接 | 第103-104页 |
| 6.2.7 整体组装 | 第104-105页 |
| 6.2.8 电压引线 | 第105-107页 |
| 6.3 模型电缆的实验研究 | 第107-125页 |
| 6.3.1 接触电阻的测量 | 第107-112页 |
| 6.3.2 临界电流的测量 | 第112-120页 |
| 6.3.3 电缆动态热稳定性实验 | 第120-125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 第7章 长距离高温超导直流电缆温度、临界电流沿长度方向的分布分析 | 第126-137页 |
| 7.1 系统模型 | 第126-130页 |
| 7.2 算例分析 | 第130-136页 |
| 7.2.1 温度和临界电流的分布 | 第130-133页 |
| 7.2.2 外部热损耗Q_o影响的分析 | 第133-134页 |
| 7.2.3 流量m影响的分析 | 第134-135页 |
| 7.2.4 内外通道换热影响的分析 | 第135页 |
| 7.2.5 壁面相对粗糙度ε影响的分析 | 第135-136页 |
| 7.3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7-140页 |
| 8.1 结论 | 第137-139页 |
| 8.2 展望 | 第139-1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0-149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49-151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51-152页 |
| 致谢 | 第152-154页 |
| 作者简介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