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钢—竹混合框架结构耗能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工业化竹材工艺及材料特性第10-12页
    1.3 国内外竹木结构梁柱节点连接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1 榫卯连接第12-13页
        1.3.2 植筋连接第13页
        1.3.3 销连接第13-15页
        1.3.4 其它连接形式第15-16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钢-竹混合框架结构耗能节点初步设计第18-28页
    2.1 节点构造及工作原理第18-19页
    2.2 节点承载力计算第19-24页
        2.2.1 节点与竹梁螺栓连接承载力计算第19-22页
        2.2.2 节点承载力计算第22-23页
        2.2.3 节点与钢柱螺栓连接承载力计算第23-24页
    2.3 设计实例第24-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钢-竹混合框架耗能节点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第28-58页
    3.1 概述第28页
    3.2 试验概况第28-35页
        3.2.1 试件信息第28-29页
        3.2.2 材料特性第29-32页
        3.2.3 试验装置第32-34页
        3.2.4 试验加载制度第34页
        3.2.5 测量方案第34-35页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5-57页
        3.3.1 试验现象与破坏特征第35-40页
        3.3.2 滞回曲线分析第40-42页
        3.3.3 骨架曲线分析第42-43页
        3.3.4 延性及承载力第43-48页
        3.3.5 刚度退化第48-49页
        3.3.6 耗能能力分析第49-54页
        3.3.7 应变分析第54-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新型耗能节点有限元分析第58-68页
    4.1 概述第58页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8-61页
        4.2.1 几何建模第58页
        4.2.2 材料定义和本构关系第58-60页
        4.2.3 相互作用定义第60页
        4.2.4 单元选取与网格划分第60页
        4.2.5 求解设定第60-61页
    4.3 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分析第61-66页
        4.3.1 骨架曲线对比第62页
        4.3.2 节点应力与变形第62-64页
        4.3.3 抗剪螺栓受力分析第64-65页
        4.3.4 耗能板应变分析第65-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耗能节点的优化第68-80页
    5.1 概述第68页
    5.2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8-73页
        5.2.1 试验现象与破坏特征第69页
        5.2.2 滞回曲线分析第69-70页
        5.2.3 骨架曲线分析第70-71页
        5.2.4 延性及承载力第71页
        5.2.5 刚度退化第71-72页
        5.2.6 耗能能力分析第72页
        5.2.7 应变分析第72-73页
    5.3 改进后节点有限元分析第73-77页
        5.3.1 计算结果分析第73-74页
        5.3.2 参数化分析第74-77页
    5.4 节点耗能板破坏后受力分析第77-78页
    5.5 节点设计建议第78页
    5.6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80-81页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坑底加固对深基坑地连墙支护稳定性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广场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以南京鼓楼广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