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缩略词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超临界流体简介 | 第14-15页 |
1.3 超临界压力流体的热物理性质 | 第15-17页 |
1.4 超临界压力流体传热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4.1 流动工况参数对超临界压力流体传热的影响 | 第18-19页 |
1.4.2 浮升力与流动加速对超临界压力流体传热的影响 | 第19-21页 |
1.4.3 传热恶化的预测与强化传热 | 第21-22页 |
1.4.4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22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第2章 水平光管内超临界压力CO_2对流传热的数值计算 | 第25-39页 |
2.1 计算传热学简介 | 第25-26页 |
2.2 数值计算要点介绍 | 第26-29页 |
2.2.1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 第26页 |
2.2.2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26-28页 |
2.2.3 超临界压力CO_2物性设置及求解策略 | 第28页 |
2.2.4 网格无关性验证 | 第28-29页 |
2.3 湍流模型的验证 | 第29-31页 |
2.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1-36页 |
2.4.1 速度场分布 | 第31-33页 |
2.4.2 温度场分布 | 第33-34页 |
2.4.3 韧性参数分布 | 第34-35页 |
2.4.4 湍动能分布 | 第35页 |
2.4.5 对流传热分析 | 第35-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9页 |
第3章 水平光管内超临界压力CO_2对流传热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9-49页 |
3.1 引言 | 第39-40页 |
3.2 热流密度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 质量流率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 入口压力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3.5 管径大小对传热的影响 | 第44-46页 |
3.5.1 等质量流率条件下管径大小对传热的影响 | 第45页 |
3.5.2 等雷诺数条件下管径大小对传热的影响 | 第45-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第4章 浮升力及流动加速对超临界压力CO_2传热性能的影响 | 第49-61页 |
4.1 引言 | 第49-50页 |
4.2 浮升力对流场的影响分析 | 第50-54页 |
4.2.1 二次环流现象 | 第50-51页 |
4.2.2 湍动能分布规律 | 第51-54页 |
4.3 浮升力对传热的影响分析 | 第54-55页 |
4.4 浮升力标准的评价与改进 | 第55-57页 |
4.5 流动加速对管内传热的影响 | 第57-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第5章 超临界压力CO_2在内螺纹管中流动与传热特性的研究 | 第61-73页 |
5.1 引言 | 第61页 |
5.2 内螺纹管中超临界压力CO_2对流传热的流场分析 | 第61-65页 |
5.2.1 速度场分布 | 第62-63页 |
5.2.2 浮升力参数沿程分布 | 第63-64页 |
5.2.3 湍动能分布 | 第64-65页 |
5.3 内螺纹管与光滑管温度分布对比分析 | 第65-67页 |
5.4 内螺纹管与光滑管物性参数分布对比分析 | 第67-70页 |
5.5 内螺纹管中超临界压力CO_2的对流传热分析 | 第70-7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
附件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