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溪河库湾沉积物磷释放通量及影响机制研究
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 第13-17页 |
1 绪论 | 第17-22页 |
1.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7-18页 |
1.2 香溪河主要污染源 | 第18-19页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9-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2.1 野外现场监测方案 | 第22-24页 |
2.2 室内测试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2.3 室内模拟试验 | 第25-28页 |
3 香溪河库湾沉积物赋存环境时空特征 | 第28-53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上覆水水环境特征 | 第28-34页 |
3.3 沉积物理化特征 | 第34-43页 |
3.4 沉积物-水系统磷分布规律 | 第43-48页 |
3.5 沉积物赋存环境对沉积物磷形态的影响 | 第48-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4 香溪河库湾沉积物磷吸附解吸特征 | 第53-66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试验方案 | 第53-55页 |
4.3 磷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 | 第55-58页 |
4.4 磷吸附解吸热力学特征 | 第58-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5 香溪河库湾沉积物磷释放通量及影响机制 | 第66-74页 |
5.1 引言 | 第66页 |
5.2 沉积物磷扩散通量估算 | 第66-69页 |
5.3 沉积物再悬浮磷释放通量估算 | 第69-71页 |
5.4 香溪河库湾沉积物磷释放影响机制 | 第71-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4-78页 |
6.1 结论 | 第74-76页 |
6.2 创新点 | 第76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8页 |
附录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