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电镀铅锡合金和化学镀铅废水 | 第11-12页 |
1.1.1 含铅废水特征及危害 | 第11页 |
1.1.2 含铅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1-12页 |
1.2 膜分离技术 | 第12-13页 |
1.2.1 膜技术概述 | 第12-13页 |
1.2.2 改性PES膜的介绍 | 第13页 |
1.3 本实验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1.3.1 本实验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本实验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改性PES功能分离膜的制备与表征 | 第15-27页 |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 第15-16页 |
2.2 膜性能测试系统 | 第16-1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7-23页 |
2.3.1 改性PES功能分离膜的制备 | 第17-20页 |
2.3.2 正交试验表的设计及分析 | 第20-23页 |
2.3.3 改性PES功能分离膜的表征 | 第23页 |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3-26页 |
2.4.1 FTIR分析 | 第23-24页 |
2.4.2 SEM/EDS分析 | 第24-25页 |
2.4.3 XPS分析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改性PES功能分离膜对Pb(Ⅱ)的吸附特性研究 | 第27-51页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7-2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3.2.1 改性PES功能分离膜吸附Pb(Ⅱ)的工艺条件研究 | 第28-29页 |
3.2.2 共存物质的影响 | 第29-31页 |
3.2.3 改性PES功能分离膜再生利用性能的研究 | 第31页 |
3.3 吸附理论模型 | 第31-34页 |
3.3.1 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31-32页 |
3.3.2 等温吸附模型 | 第32-33页 |
3.3.3 吸附热力学模型 | 第33-34页 |
3.4 改性PES功能分离膜吸附Pb(Ⅱ)的工艺条件研究 | 第34-43页 |
3.4.1 溶液p 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2 膜与Pb(Ⅱ)的接触时间和溶液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5-39页 |
3.4.3 Pb(Ⅱ)的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9-43页 |
3.5 阳离子共存时改性PES功能分离膜吸附Pb(Ⅱ)的特性研究 | 第43-47页 |
3.5.1 共存阳离子的浓度对改性PES功能分离膜吸附Pb(Ⅱ)的研究 | 第43-44页 |
3.5.2 阳离子共存时改性PES功能分离膜吸附Pb(Ⅱ)的动力学行为 | 第44-45页 |
3.5.3 阳离子共存时改性PES功能分离膜吸附Pb(Ⅱ)的热力学行为 | 第45-47页 |
3.6 有机酸共存时改性PES功能分离膜吸附Pb(Ⅱ)的特性研究 | 第47-50页 |
3.6.1 共存有机酸的浓度对改性PES功能分离膜吸附Pb(Ⅱ)的研究 | 第47页 |
3.6.2 有机酸共存时改性PES功能分离膜吸附Pb(Ⅱ)的动力学行为 | 第47-48页 |
3.6.3 有机酸共存时改性PES功能分离膜吸附Pb(Ⅱ)的热力学行为 | 第48-50页 |
3.7 改性PES功能分离膜的再生利用性能 | 第5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改性PES功能分离膜截留Pb(Ⅱ)的实验研究 | 第51-69页 |
4.1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4.1.1 溶液流速的影响 | 第51页 |
4.1.2 膜堆厚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4.1.3 穿透实验的研究 | 第52页 |
4.2 BDST模型的模拟 | 第52-53页 |
4.3 吸附-扩散偏微分方程的理论介绍 | 第53-55页 |
4.4 改性PES功能分离膜对Pb(Ⅱ)的穿透实验 | 第55-57页 |
4.4.1 溶液流速的影响 | 第55页 |
4.4.2 膜堆厚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3 穿透曲线 | 第56-57页 |
4.5 改性PES功能分离膜对Pb(Ⅱ)的穿透模拟 | 第57-60页 |
4.5.1 BDST模型的模拟 | 第57-59页 |
4.5.2 吸附-扩散偏微分方程的解析 | 第59-60页 |
4.6 改性PES功能分离膜的膜堆表征 | 第60-67页 |
4.6.1 SEM分析 | 第60-61页 |
4.6.2 EDS分析 | 第61-63页 |
4.6.3 XPS分析 | 第63-6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