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氢能 | 第11-12页 |
1.2 储氢技术的种类及发展 | 第12-14页 |
1.2.1 高压气态储氢 | 第12页 |
1.2.2 金属氢化物储氢 | 第12-13页 |
1.2.3 物理吸附储氢 | 第13-14页 |
1.2.4 有机液体储氢 | 第14页 |
1.3 储氢材料的热力学和动力学 | 第14-17页 |
1.3.1 储氢材料的热力学原理 | 第14-16页 |
1.3.2 储氢材料的动力学性能 | 第16-17页 |
1.4 镁基储氢合金中的长周期有序堆积结构(LPSO) | 第17-20页 |
1.4.1 LPSO结构 | 第18页 |
1.4.2 镁合金中的LPSO结构类型 | 第18-20页 |
1.4.3 Mg-Ni-Y合金中LPSO的结构类型 | 第20页 |
1.5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1.5.1 选题意义 | 第20-21页 |
1.5.2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实验过程与方法 | 第23-31页 |
2.1 实验研究思路及原料设备 | 第23-25页 |
2.1.1 实验思路 | 第23页 |
2.1.2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23-25页 |
2.2 合金样品的制备 | 第25-26页 |
2.2.1 合金的成分 | 第25页 |
2.2.2 合金的熔炼 | 第25页 |
2.2.3 超高压实验设备和方法 | 第25-26页 |
2.3 显微组织分析 | 第26-28页 |
2.3.1 金相组织分析 | 第26-27页 |
2.3.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7页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7页 |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7-28页 |
2.4 储氢性能测试 | 第28-31页 |
2.4.1 储氢性能测试仪 | 第28页 |
2.4.2 活化处理 | 第28-29页 |
2.4.3 吸放氢速率测试 | 第29页 |
2.4.4 变温脱氢动力学(TPD)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2.4.5 PCT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49页 |
3.1 超高压处理样品微观组织与相分析 | 第31-34页 |
3.1.1 相组成分析 | 第31-32页 |
3.1.2 形貌组织分析 | 第32-34页 |
3.2 合金的储氢性能分析 | 第34-43页 |
3.2.1 活化性能 | 第34-36页 |
3.2.2 动力学性能 | 第36-40页 |
3.2.3 热力学性能 | 第40-41页 |
3.2.4 放氢活化能 | 第41-43页 |
3.3 分析与讨论 | 第43-47页 |
3.3.1 Mg_6Ni相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2 储氢性能的改善及其机理 | 第44-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Mg/MIL-101的制备及其储氢性能 | 第49-61页 |
4.1 引言 | 第49-50页 |
4.2 Mg/MIL-101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50-52页 |
4.2.1 锂萘还原剂的制备 | 第51页 |
4.2.2 MIL-101的制备 | 第51-52页 |
4.2.3 Mg/MIL-101的合成 | 第52页 |
4.2.4 试样的表征及储氢性能测试 | 第52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59页 |
4.3.1 MIL-101XRD分析 | 第52-54页 |
4.3.2 MIL-101扫描形貌分析 | 第54页 |
4.3.3 Mg/MIL-101 XRD分析 | 第54-56页 |
4.3.4 Mg/MIL-101的储氢性能 | 第56-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