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聚离子液体 | 第9页 |
1.2 聚离子液体的主要特性 | 第9-13页 |
1.2.1 可调离子电导率 | 第10-11页 |
1.2.2 水溶性控制 | 第11-12页 |
1.2.3 热稳定性 | 第12页 |
1.2.4 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 | 第12-13页 |
1.3 离子液体共聚 | 第13-15页 |
1.4 离子液体复合材料 | 第15-18页 |
1.5 电流变液:智能软物质材料特性 | 第18-20页 |
1.5.1 电流变液的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5.2 电流变液的应用 | 第19-20页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设计和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1.6.1 本文的研究内容设计 | 第20页 |
1.6.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第2章 实验试剂和测试仪器 | 第22-24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2.2 实验测试仪器 | 第23页 |
2.3 电流变性能测试方法 | 第23-24页 |
第3章 P[C_4VIm/E/S][BF_4]交联聚咪唑离子液体的制备及电流变性能 | 第24-36页 |
3.1 前言 | 第24页 |
3.2 交联共聚咪唑离子液体的制备 | 第24-26页 |
3.2.1 [C_4VIm][BF_4]单体的制备 | 第24-25页 |
3.2.2 P[C_4VIm/E/S][BF_4]的合成 | 第25-2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4页 |
3.3.1 P[C_4VIm/E/S][BF_4]的红外谱图 | 第26-27页 |
3.3.2 P[C_4VIm/E/S][BF_4]的XRD谱图 | 第27-28页 |
3.3.3 P[C_4VIm/E/S][BF_4]的热重分析 | 第28页 |
3.3.4 P[C_4VIm/E/S][BF_4]的SEM图像 | 第28-29页 |
3.3.5 P[C_4VIm/E/S][BF_4]交联型聚离子液体微粒电流性能 | 第29-34页 |
3.4 沉降率测试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P[H/C_4VIm][BF_4]交联型聚离子液体微粒的制备及电流变性能 | 第36-46页 |
4.1 前言 | 第36页 |
4.2 交联型聚离子液体微粒的制备 | 第36-38页 |
4.2.1 [C6(VIm)2][BF_4]2 的制备 | 第36-37页 |
4.2.2 P[H/C_4VIm][BF_4]交联型聚离子液体微粒的合成 | 第37-3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5页 |
4.3.1 P[H/C_4VIm][BF_4]交联型聚离子液体微粒红外谱图 | 第38-39页 |
4.3.2 P[H/C_4VIm][BF_4]交联型聚离子液体微粒XRD谱图 | 第39-40页 |
4.3.3 P[H/C_4VIm][BF_4]交联型聚离子液体的热重分析 | 第40页 |
4.3.4 P[H/C_4VIm][BF_4]交联型聚离子液体微粒SEM图像 | 第40-41页 |
4.3.5 P[H/C_4VIm][BF_4]交联型聚离子液体微粒电流性能 | 第41-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离子液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流变性能研究 | 第46-57页 |
5.1 前言 | 第46页 |
5.2 二氧化钛微粒制备 | 第46页 |
5.3 1-(3-三乙氧基硅烷丙基)3甲基咪唑氯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46-47页 |
5.4 TMICl离子液体修饰T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7页 |
5.5 P[C_4VIm][BF_4]聚离子液体修饰T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7-48页 |
5.6 结果与讨论 | 第48-55页 |
5.6.1 IL-TiO_2及PIL- TiO_2微粒的的红外谱图分析 | 第48-49页 |
5.6.2 IL-TiO_2及PIL- TiO_2微粒的XRD谱图 | 第49-50页 |
5.6.3 IL-TiO_2及PIL- TiO_2微粒的热分析 | 第50页 |
5.6.4 IL-TiO_2及PIL- TiO_2微粒SEM图 | 第50-51页 |
5.6.5 IL-TiO_2及PIL- TiO_2微粒电流性能 | 第51-55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