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绪论 | 第12-19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3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三、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概述 | 第19-33页 |
一、语言 | 第19-23页 |
(一)语言的含义 | 第19-21页 |
(二)语言的功能 | 第21-23页 |
二、语言艺术 | 第23-25页 |
(一)语言艺术的含义 | 第23-24页 |
(二)语言艺术的特点 | 第24-25页 |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 | 第25-33页 |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含义 | 第25-27页 |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特点 | 第27-29页 |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作用 | 第29-33页 |
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中存在的不足 | 第33-44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方面 | 第33-39页 |
(一)语言的感染力较弱 | 第34-35页 |
(二)语言的生动性欠缺 | 第35-36页 |
(三)语言内容不够新颖 | 第36页 |
(四)语言表达过于“学术” | 第36-37页 |
(五)语言交流缺少互动 | 第37-38页 |
(六)语言的幽默感不足 | 第38-39页 |
二、辅导员与学生沟通方面 | 第39-44页 |
(一)语言针对性不强 | 第39-40页 |
(二)语言主动性不够 | 第40-41页 |
(三)语言亲和力不足 | 第41-43页 |
(四)语言缺少共同点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44-52页 |
一、教育者方面 | 第44-47页 |
(一)对语言艺术的重视程度不够,使教育者的语言缺少亲和力 | 第44-45页 |
(二)理论基础不够扎实,使教育者的语言显得过于平淡 | 第45页 |
(三)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使教育者的语言缺乏感染 | 第45-46页 |
(四)综合素质不够全面,使教育者的语言不够生动 | 第46-47页 |
二、受教育者方面 | 第47-49页 |
(一)接受语言内容存在差异,降低了语言的接受效果 | 第47-48页 |
(二)感知语言方式存在差异,影响了语言的沟通实效 | 第48页 |
(三)教育双方存在时代差异,无法形成语言的有效互动 | 第48-49页 |
三、客观环境方面 | 第49-52页 |
(一)外来文化和思潮阻碍着教育者语言传播 | 第49-50页 |
(二)网络环境影响着教育者原有话语体系 | 第50页 |
(三)社会不良现象冲击着教育者语言的导向作用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 第52-76页 |
一、着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语言艺术能力 | 第52-60页 |
(一)提升理论素养,是夯实语言艺术能力的基础 | 第52-53页 |
(二)拓展综合素质,是把握语言艺术能力的关键 | 第53-55页 |
(三)提高表达能力,是抓住语言艺术能力的根本 | 第55-57页 |
(四)丰富话语资源,是强化语言艺术能力的保障 | 第57-60页 |
二、着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针对性 | 第60-67页 |
(一)研究各类思潮,增强语言的主动性 | 第60-62页 |
(二)关注社会热点,增强语言的时代感 | 第62-63页 |
(三)把握学生群体,提高语言的适应度 | 第63-65页 |
(四)针对学生个体,提高个体的语言感染力 | 第65-67页 |
三、着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技巧 | 第67-73页 |
(一)紧跟时代,唱响主题 | 第67页 |
(二)融入情感,获得信任 | 第67-68页 |
(三)把握契机,发挥主动 | 第68-69页 |
(四)讲好故事,激发兴趣 | 第69-70页 |
(五)亦庄亦谐,渲染氛围 | 第70页 |
(六)巧妙批评,化解不适 | 第70-71页 |
(七)灵活激励,培育动能 | 第71-72页 |
(八)以人为本,贴近学生 | 第72-73页 |
四、着力提高“无声”语言的运用技巧 | 第73-76页 |
(一)无声的眼神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 | 第73-74页 |
(二)生动的表情能够实现双方的有效交流 | 第74-75页 |
(三)得体的举止能够点燃学生的激情 | 第75-76页 |
结语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录A: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附录B: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研究调查问卷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