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多工位机床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圆珠笔简介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制笔机床的发展及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圆珠笔加工设备发展及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圆珠笔加工设备发展及现状 | 第14-15页 |
1.3 高精度多工位机床的关键技术问题 | 第15-18页 |
1.3.1 尺寸稳定性对零件变形的影响 | 第17页 |
1.3.2 残余应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 第17页 |
1.3.3 切削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 第17-18页 |
1.3.4 工装夹具对零件变形的影响 | 第18页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转动圆盘的选材与热处理 | 第20-26页 |
2.1 转盘零件的材料选择 | 第20-22页 |
2.1.1 转盘零件的特性要求 | 第20页 |
2.1.2 转盘材料的性能对比 | 第20-22页 |
2.2 转盘零件材料的热处理 | 第22-25页 |
2.2.1 转盘零件的热处理 | 第23-24页 |
2.2.2 转盘零件的尺寸稳定性研究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转动圆盘切削工艺的仿真与优化 | 第26-38页 |
3.1 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26-27页 |
3.1.1 应力场有限元模型 | 第26-27页 |
3.1.2 温度场有限元模型 | 第27页 |
3.2 零件切削三维有限元模拟的关键技术 | 第27-30页 |
3.2.1 材料本构模型 | 第28页 |
3.2.2 切屑与工件的分离准则 | 第28-29页 |
3.2.3 切削加工中的热传导和绝热剪切 | 第29-30页 |
3.3 转盘镗削加工的三维有限元仿真 | 第30-34页 |
3.3.1 建立镗刀三维模型 | 第30-31页 |
3.3.2 模型的网络划分 | 第31-32页 |
3.3.3 模拟参数设置 | 第32页 |
3.3.4 分析模拟结果 | 第32-34页 |
3.4 镗刀切削的正交实验 | 第34-37页 |
3.4.1 实验方案设计 | 第35页 |
3.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转动圆盘装夹的设计 | 第38-45页 |
4.1 转盘零件装夹布局设计 | 第38-39页 |
4.1.1 转盘装夹变形的分析 | 第38-39页 |
4.1.2 装夹布局方案的制定 | 第39页 |
4.2 转盘零件装夹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 第39-43页 |
4.2.1 ANSYS有限元方法的介绍 | 第39-40页 |
4.2.2 ANSYS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 | 第40页 |
4.2.3 转盘零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4.2.4 转盘零件的约束与加载 | 第41-42页 |
4.2.5 转盘零件的受力变形分析 | 第42-43页 |
4.3 转盘零件装夹优化 | 第43-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转动圆盘的制造试验与检测 | 第45-54页 |
5.1 转盘零件的制造加工 | 第45-48页 |
5.1.1 零件的结构特点 | 第45页 |
5.1.2 零件的加工路线 | 第45-46页 |
5.1.3 机床设备与工艺装备的选择 | 第46-48页 |
5.1.4 零件的加工成品 | 第48页 |
5.2 转盘零件的检测装置 | 第48-49页 |
5.2.1 机械结构 | 第49页 |
5.2.2 测量机测头 | 第49页 |
5.2.3 误差补偿 | 第49页 |
5.3 转盘零件的检测分析 | 第49-53页 |
5.3.1 零件的检测结果及误差分析 | 第50-53页 |
5.3.2 提高零件加工精度的措施 | 第53页 |
5.4 本章总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总结 | 第54页 |
6.2 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