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1-23页 |
(一) 研究的缘由 | 第11-13页 |
1.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 第11页 |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 第11-12页 |
3.参与调研活动,被壮族文化所吸引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1.研究思路 | 第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1.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 第15页 |
2.均衡论 | 第15页 |
3.课程论 | 第15-16页 |
(五)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校本课程开发 | 第16-17页 |
(六) 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1.国内外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 第17-19页 |
2.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3.关于壮族文化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一、基于壮族文化传承的校本课程开发诉求 | 第23-26页 |
(一)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实施 | 第23页 |
(二) 开发壮族文化校本课程顺应时代的发展 | 第23-24页 |
(三) 壮汉双语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 第24-25页 |
(四) 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 第25页 |
(五) 双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要 | 第25-26页 |
二、QL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状况调查 | 第26-35页 |
(一) QL小学概况 | 第26页 |
(二) QL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情况现状考察 | 第26-31页 |
1.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 第26-28页 |
2.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 第28页 |
3.QL小学校本课程内容的选编 | 第28-29页 |
4.QL小学校本课程的实施 | 第29-31页 |
5.QL小学校本课程的评价 | 第31页 |
(三) QL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所取得的成效 | 第31-35页 |
1.开发的校本课程体现了浓郁的区域特征 | 第32页 |
2.挖掘了一批具有乡土特色的课程资源 | 第32页 |
3.形成民族学校的文化特色,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 第32-33页 |
4.校本课程内容丰富促进了师生的民族文化传承意识 | 第33-34页 |
5.办学效应逐步扩大,赢得了更多外力的支持 | 第34-35页 |
三、QL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5-40页 |
(一) QL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1.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模糊 | 第35页 |
2.缺乏组织机构 | 第35-36页 |
3.校本课程内容重复交叉 | 第36-37页 |
4.校本课程结构不够合理 | 第37页 |
5.校本课程实施缺乏保障 | 第37页 |
6.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单一 | 第37-38页 |
(二) QL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38-40页 |
1.缺乏经费支持 | 第38页 |
2.缺乏课程专家指导 | 第38-39页 |
3.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欠缺 | 第39页 |
4.家长思想意识的影响 | 第39-40页 |
四、壮族文化传承校本课程开发之建议 | 第40-46页 |
(一) 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的培训 | 第40页 |
(二) 完善组织机构 | 第40-41页 |
(三) 整合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 第41-42页 |
(四) 优化校本课程结构,体现课程体系的均衡性 | 第42-44页 |
(五) 探索多元化的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 | 第44-45页 |
(六)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 | 第51-62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