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传统住宅(民居)论文

晋南窑洞民居室内软件饰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1 课题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课题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页
        1.3.3 本土软装设计的发展现状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 课题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7-18页
        1.5.1 课题研究框架第17页
        1.5.2 课题研究内容第17-18页
    1.6 相关概念界定第18-20页
第二章 室内软装设计概述第20-28页
    2.1 室内软装饰的概念第20页
    2.2 室内软装饰的发展背景第20-22页
    2.3 软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装饰元素第22-25页
        2.3.1 功能性软装元素第22-24页
        2.3.2 修饰性软装元素第24-25页
    2.4 软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第25-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晋南窑洞民居相关概述第28-36页
    3.1 晋南地域特征及历史溯源第28页
    3.2 晋南传统民居的发展第28-29页
    3.3 晋南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第29-30页
    3.4 晋南窑洞民居形成的历史条件第30-31页
    3.5 窑洞民居的分类第31-33页
        3.5.1 按布局形式分类第31-32页
        3.5.2 按建筑材料分类第32-33页
    3.6 窑洞的特征第33-34页
        3.6.1 冬暖夏凉的优势第33页
        3.6.2 节能、抗震、抗压等性能优势第33页
        3.6.3 天人合一的理念第33-34页
    3.7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四章 晋南窑洞民居的室内软装饰第36-52页
    4.1 晋南窑洞民居的室内格局第36-40页
        4.1.1 晋南窑洞室内格局第36-38页
        4.1.2 窑洞民居的室内装饰格局第38-39页
        4.1.3 窑洞民居的室内装饰特点第39-40页
    4.2 影响晋南窑洞民居室内软装设计的因素第40-42页
        4.2.1 地域文化的影响第40-41页
        4.2.2 民俗习惯的影响第41页
        4.2.3 宗教信仰的影响第41-42页
        4.2.4 等级制度的影响第42页
    4.3 晋南民间艺术中装饰元素的提取第42-47页
        4.3.1 民间炕围画第42-43页
        4.3.2 民间剪纸艺术第43-44页
        4.3.3 民间雕刻艺术第44-45页
        4.3.4 民间面塑艺术第45-46页
        4.3.5 农民画艺术第46-47页
    4.4 软装饰在窑洞民居中的案例分析第47-50页
        4.4.1 传统窑洞民居软装饰(以山西王家大院为例)第47-49页
        4.4.2 现代窑洞民居软装饰(以山西运城普通居民家为例)第49-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五章 软装饰在晋南民居中的设计与应用第52-70页
    5.1 设计项目概况第52-57页
        5.1.1 项目主要依托资源第52-53页
        5.1.2 项目现状分析第53-56页
        5.1.3 项目存在的问题研究第56-57页
    5.2 项目改造目的第57-58页
    5.3 项目改造原则第58-59页
        5.3.1 功能性原则第58页
        5.3.2 地域性原则第58页
        5.3.3 以人为本原则第58-59页
        5.3.4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59页
    5.4 装饰元素在晋南农家院软装饰改造中的应用第59-69页
        5.4.1 在布局上的应用第59-61页
        5.4.2 在造型上的应用第61-64页
        5.4.3 在材质上的应用第64-65页
        5.4.4 在纹样上的应用第65-67页
        5.4.5 在颜色上的应用第67-68页
        5.4.6 在寓意上的应用第68-69页
    5.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作者简介第74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柴达木盆地西缘渐新世羽毛化石研究
下一篇:领先顾客在线参与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知识共创的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