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传统方式的居民活动行为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位置签到数据的居民活动行为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出租车定位数据的居民活动行为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4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 第18-30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8页 |
2.2 位置签到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 | 第18-23页 |
2.2.1 签到数据采集 | 第19-20页 |
2.2.2 签到数据预处理 | 第20-23页 |
2.3 出租车轨迹数据预处理 | 第23-28页 |
2.3.1 数据描述 | 第23-24页 |
2.3.2 轨迹数据预处理 | 第24页 |
2.3.3 OD轨迹的提取与预处理 | 第24-28页 |
2.4 道路网数据预处理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位置签到用户群体的活动时空变化分析 | 第30-51页 |
3.1 签到位置数据的总体时空分布 | 第30-31页 |
3.2 位置签到数据密度峰值提取和聚类方法 | 第31-40页 |
3.2.1 位置重复的含义 | 第31-32页 |
3.2.2 基于CFSFDP聚类算法的位置签到聚类分析 | 第32-34页 |
3.2.3 签到数据的密度峰值提取方法 | 第34-38页 |
3.2.4 签到数据的峰值点密度聚类算法 | 第38-40页 |
3.3 聚类结果分析 | 第40-46页 |
3.3.1 参数选取 | 第40-41页 |
3.3.2 实验对比 | 第41-42页 |
3.3.3 评价与讨论 | 第42-46页 |
3.4 签到热点热区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 | 第46-49页 |
3.4.1 热点热区的总体空间分布 | 第46-48页 |
3.4.2 按时间分段的热点热区的空间分布 | 第48-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出租车乘客群体的活动及时空变化分析 | 第51-63页 |
4.1 OD数据的总体时空分布 | 第51-52页 |
4.2 基于道路交叉点的OD数据划分方法 | 第52-56页 |
4.2.1 研究背景 | 第52-53页 |
4.2.2 划分方法 | 第53-54页 |
4.2.3 参数选择与划分结果 | 第54-56页 |
4.3 出租车乘客活动强度空间分布特征 | 第56-59页 |
4.3.1 活动强度的总体空间分布 | 第56-57页 |
4.3.2 按时间分段的活动强度空间分布 | 第57-59页 |
4.4 出租车乘客出入情况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 | 第59-61页 |
4.4.1 区域出入特征的表达 | 第59-60页 |
4.4.2 按时间分段的出入情况空间分布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出租车乘客流动特征与签到用户活动联系分析 | 第63-86页 |
5.1 研究单元的合并 | 第63-68页 |
5.1.1 合并的必要性 | 第63-64页 |
5.1.2 合并策略 | 第64-65页 |
5.1.3 合并结果与讨论 | 第65-68页 |
5.2 出租车乘客流动特征及时空变化分析 | 第68-78页 |
5.2.1 单元间流动特征的筛选方法 | 第68-70页 |
5.2.2 出租车活动吸引度构建 | 第70-71页 |
5.2.3 出租车出行流动特征的可视化表达方法 | 第71-73页 |
5.2.4 出租车乘客群体流动的时空变化分析 | 第73-77页 |
5.2.5 出租车乘客群体流动特征总结 | 第77-78页 |
5.3 出租车乘客与签到用户活动联系分析 | 第78-84页 |
5.3.1 出租车乘客群体的交互量 | 第78-79页 |
5.3.2 单元签到密度 | 第79页 |
5.3.3 两类群体活动联系特征的可视化表达方法 | 第79-81页 |
5.3.4 出租车乘客与签到用户活动联系的时空变化分析 | 第81-84页 |
5.3.5 活动联系特征总结 | 第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6-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