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重庆城市社区发展与规划介入研究(2010—2017)--基于社区资产视角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1 绪论第13-25页
    1.1 选题由来第13页
    1.2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1 城市发展转型第13-14页
        1.2.2 社区治理创新第14页
        1.2.3 学科内涵延伸第14-15页
        1.2.4 地方途径探索第15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7页
        1.3.1 研究目的第15-16页
        1.3.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论文框架第17-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3 研究框架第18-20页
    1.5 相关概念界定第20-25页
        1.5.1 社区与城市社区第20-22页
        1.5.2 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第22-23页
        1.5.3 社区规划与社区营造第23-24页
        1.5.4 资产与社区资产第24-25页
2 社区发展理论与实践综述第25-43页
    2.1 社会学中的社区发展理论第25-31页
        2.1.1 社区发展基础理论第25页
        2.1.2 社区治理模式第25-27页
        2.1.3 社区发展体系第27页
        2.1.4 社区发展理论:需求为本到资产为本(Asset-based)第27-31页
    2.2 规划学中的社区研究理论第31-33页
        2.2.1 社区物质空间研究第31-32页
        2.2.2 居民行为需求研究第32页
        2.2.3 社区公众参与研究第32-33页
    2.3 国外相关国家社区发展与规划第33-38页
        2.3.1 国外社区发展历程第33页
        2.3.2 美国的社区发展与规划第33-35页
        2.3.3 英国的社区发展与规划第35-37页
        2.3.4 日本的社区营造第37-38页
    2.4 我国相关地区社区发展与规划第38-42页
        2.4.1 我国社区发展历程第38-40页
        2.4.2 上海的社区发展与规划第40页
        2.4.3 深圳的社区发展与规划第40-41页
        2.4.4 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第41-42页
    2.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3 重庆城市社区发展与规划介入过程——基于社区资产视角第43-83页
    3.1 规划介入前(1998—2010)的社区发展与城市规划第43-46页
        3.1.1 推行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社区建设第44页
        3.1.2 服务于快速城市化的城市规划第44-45页
        3.1.3 社区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双轨机制第45-46页
    3.2 萌芽期(2010—2013):关注社区空间环境第46-58页
        3.2.1 社区发展背景及特征第47-49页
        3.2.2 规划介入特征:以社区空间环境为导向第49-55页
        3.2.3 规划介入机制第55-57页
        3.2.4 规划师角色第57页
        3.2.5 社区发展与规划的关联第57-58页
    3.3 发展期Ⅰ(2013—2015):空间与治理并重第58-67页
        3.3.1 社区发展背景及特征第58-59页
        3.3.2 规划介入特征:空间与治理并重第59-65页
        3.3.3 规划介入机制第65-66页
        3.3.4 规划师角色第66-67页
        3.3.5 社区发展与规划的关联第67页
    3.4 发展期Ⅱ(2015—2017):走向综合多元第67-79页
        3.4.1 社区发展背景及特征第68-70页
        3.4.2 规划介入特征:走向综合多元第70-76页
        3.4.3 规划介入机制第76-78页
        3.4.4 规划师角色第78-79页
        3.4.5 社区发展与规划的关联第79页
    3.5 本章小结第79-83页
4 规划介入重庆城市社区发展的思考——基于社区资产视角第83-99页
    4.1 资产为本社区发展的规划价值第83-84页
        4.1.1 社区发展以规划为途径的必要性第83页
        4.1.2 规划在社区发展中的价值第83-84页
    4.2 规划内涵的延伸第84-91页
        4.2.1 规划性质:物质空间规划走向社会综合规划第84-86页
        4.2.2 空间尺度:宏大城市空间转向社区日常空间第86-88页
        4.2.3 规划方式:精英规划走向公众参与的协作式规划第88-90页
        4.2.4 规划类型:社区环境整治走向综合多元规划第90-91页
    4.3 规划参与主体角色的转变第91-95页
        4.3.1 政府:社区管理转向社区治理第91-92页
        4.3.2 规划师:空间设计师转向社区规划师第92-94页
        4.3.3 社区居民:参与客体转向参与主体第94-95页
    4.4 规划教育的变革第95-97页
        4.4.1 规划学科建设的完善第95-96页
        4.4.2 社区规划师的培养第96-97页
    4.5 本章小结第97-99页
5 结语第99-103页
    5.1 主要结论第99-101页
    5.2 研究不足第101页
    5.3 展望第101-103页
致谢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1页
附录第111-114页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和项目实践情况第111-112页
    B.与社区发展(建设)相关的主要政策文件及会议第112-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主城区单位制住区形态类型研究(1949-1998年)
下一篇:基于分形理论的城市公园绿地规模等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