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对国画的影响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2 选题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实施方案 | 第9-10页 |
2 民间艺术和国画 | 第10-16页 |
2.1 民间艺术和国画的文化根源 | 第10-13页 |
2.2 民间艺术和国画的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3 民间艺术对国画的影响 | 第16-38页 |
3.1 构图形式 | 第16-18页 |
3.2 色彩表现 | 第18-24页 |
3.2.1 传统色彩观 | 第18-20页 |
3.2.2 强烈的色彩对比 | 第20-23页 |
3.2.3 雅与俗 | 第23-24页 |
3.3 造型方式 | 第24-29页 |
3.3.1 自由式的造型思维 | 第24页 |
3.3.2 象征性造型的沿用 | 第24-26页 |
3.3.3 趣味性造型 | 第26-28页 |
3.3.4 造型的简与繁 | 第28-29页 |
3.4 表现题材 | 第29-35页 |
3.4.1 花鸟题材 | 第29-30页 |
3.4.2 人物形象 | 第30-32页 |
3.4.3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 第32-33页 |
3.4.4 清供元素 | 第33-35页 |
3.5 艺术思想 | 第35-36页 |
3.6 绘画风格 | 第36-38页 |
4 民间艺术与国画的融合 | 第38-46页 |
4.1 民间艺术与国画融合的原因 | 第38-43页 |
4.1.1 民间艺术的“母体性” | 第38-39页 |
4.1.2 社会及时代背景 | 第39-40页 |
4.1.3 艺术的教化作用 | 第40-43页 |
4.2 民间艺术与国画融合的意义 | 第43-46页 |
4.2.1 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内容 | 第43-44页 |
4.2.2 打开了“雅俗共赏”的新局面 | 第44-46页 |
5 民间艺术对国画的启示 | 第46-50页 |
5.1 创作理念的启示 | 第46-47页 |
5.2 精神方面的启示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