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电子信息权民事司法救济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一、个人电子信息权相关案例的类型化分析 | 第14-21页 |
(一) 侵权主体 | 第17-18页 |
1、涉及第三方行为的侵权主体 | 第17-18页 |
2、不涉及第三方行为的侵权主体 | 第18页 |
(二) 侵权方式 | 第18-19页 |
(三) 侵权责任承担 | 第19-21页 |
1、责任认定 | 第19页 |
2、认定理由 | 第19-20页 |
3、责任承担方式 | 第20-21页 |
二、个人电子信息权民事司法救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1-28页 |
(一) 个人电子信息权民事司法救济中存在问题 | 第21-24页 |
1、侵权责任主体难以确定 | 第21页 |
2、证据收集与举证困难 | 第21-22页 |
3、权利主体胜诉难 | 第22-23页 |
4、所受损失得不到实质性救济 | 第23-24页 |
(二) 个人电子信息权民事司法救济产生问题的原因 | 第24-28页 |
1、侵权主体隐蔽性和侵权对象范围无限化 | 第24页 |
2、原被告的主体地位不平等性 | 第24-25页 |
3、缺少与个人电子信息系统化法律规制 | 第25-26页 |
4、归责原则不合理 | 第26-28页 |
三、完善个人电子信息权民事司法救济问题的基本对策 | 第28-34页 |
(一) 明确责任主体和举证责任的分配 | 第28-29页 |
(二) 借鉴集团诉讼机制 | 第29-30页 |
(三) 完善侵权赔偿机制 | 第30-32页 |
(四) 完善多元的非司法救济途径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个人简况 | 第38-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