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承包企业A工程项目前期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4 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1 国外研究 | 第15-16页 |
1.4.2 国内研究 | 第16-17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7-21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5.3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 | 第21-32页 |
2.1 项目管理理论 | 第21页 |
2.2 风险管理知识 | 第21-22页 |
2.3 风险管理概念 | 第22-24页 |
2.3.1 基本定义 | 第22-23页 |
2.3.2 主要特征 | 第23-24页 |
2.3.3 风险目标 | 第24页 |
2.4 前期风险界定 | 第24-25页 |
2.5 风险评价介绍 | 第25-31页 |
2.5.1 风险识别 | 第25-29页 |
2.5.2 风险估计 | 第29页 |
2.5.3 风险评价 | 第29-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项目风险源诊断 | 第32-46页 |
3.1 A项目建筑工程概况 | 第32-33页 |
3.1.1 项目独特性分析 | 第32-33页 |
3.1.2 组织管理基本架构 | 第33页 |
3.2 A项目风险管理现状 | 第33-38页 |
3.3 工程前期风险源分析 | 第38页 |
3.4 工程前期风险特征分析 | 第38-42页 |
3.5 前期风险因素分析 | 第42-45页 |
3.5.1 地方财政分析 | 第43页 |
3.5.2 项目自然分析 | 第43页 |
3.5.3 融资资金分析 | 第43-44页 |
3.5.4 建设资源分析 | 第44页 |
3.5.5 社会风险分析 | 第44页 |
3.5.6 组织管理分析 | 第44-45页 |
3.5.7 其他风险分析 | 第45页 |
3.6 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不确定性因素与风险分析 | 第46-59页 |
4.1 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 第46-51页 |
4.1.1 地方财政风险 | 第46-47页 |
4.1.2 项目自然风险 | 第47页 |
4.1.3 融资资金风险 | 第47-48页 |
4.1.4 建设资源风险 | 第48-49页 |
4.1.5 项目社会风险 | 第49页 |
4.1.6 组织管理风险 | 第49-50页 |
4.1.7 项目其他风险 | 第50-51页 |
4.2 风险评价层次 | 第51-52页 |
4.3 建立综合评价 | 第52页 |
4.4 确定准则权重 | 第52-55页 |
4.5 风险专家评分 | 第55-56页 |
4.6 综合评判结果 | 第56-5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风险对策分析 | 第59-66页 |
5.1 风险应对概述 | 第59-60页 |
5.2 全面风险管理 | 第60-62页 |
5.2.1 全过程风险管理 | 第60-61页 |
5.2.2 全方位风险管理 | 第61页 |
5.2.3 全面的组织措施 | 第61-62页 |
5.3 应对主要策略 | 第62-64页 |
5.4 项目风险对策 | 第64-65页 |
5.4.1 融资资金风险对策 | 第64页 |
5.4.2 建设资源风险对策 | 第64页 |
5.4.3 项目其他风险对策 | 第64-65页 |
5.4.4 项目自然风险对策 | 第65页 |
5.4.5 组织管理风险对策 | 第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风险控制效果分析 | 第66-70页 |
6.1 融资资金风险控制效果 | 第66页 |
6.2 项目自然风险控制效果 | 第66-67页 |
6.3 组织管理风险控制效果 | 第67页 |
6.4 建立PDCA风险循环机制 | 第67-68页 |
6.6 建立应急风险管理系统 | 第68-7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3页 |
7.1 主要工作 | 第70-71页 |
7.2 本文创新 | 第71-72页 |
7.3 主要建议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