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试验与检验论文

基于模态应变能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2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11页
    1.2 杆件结构损伤识别研究进展第11-18页
        1.2.1 模态频率第11页
        1.2.2 模态振型第11-14页
        1.2.3 模态柔度第14页
        1.2.4 模态应变能第14-17页
        1.2.5 其他方法第17-18页
    1.3 板结构的损伤识别研究进展第18-20页
        1.3.1 基于频率和振型的识别方法第18-19页
        1.3.2 基于模态曲率和模态应变能的识别方法第19-20页
        1.3.3 基于应变模态的识别方法第20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第20-22页
第2章 单元模态应变能方法的拓展研究第22-32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单元模态应变能法第22-25页
    2.3 单元相对模态应变能法第25-27页
        2.3.1 基本理论第25-27页
        2.3.2 损伤指标阈值第27页
    2.4 算例分析第27-31页
    2.5 本章结论第31-32页
第3章 考虑质量变化的多指标损伤识别方法第32-55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传统交叉模态应变能方法第32-35页
    3.3 考虑质量变化的交叉模态应变能方法第35-40页
        3.3.1 基本理论第35-37页
        3.3.2 分解单元刚度矩阵第37-39页
        3.3.3 测试噪声模拟技术第39-40页
    3.4 模态扩充技术第40-41页
    3.5 算例分析第41-54页
    3.6 本章结论第54-55页
第4章 基于修正模态应变能指标的板结构损伤定位研究第55-73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二维板结构的模态应变能方法第55-63页
        4.2.1 薄板基本假定第55-56页
        4.2.2 板损伤定义第56页
        4.2.3 板的模态应变能指标第56-60页
        4.2.4 板结构修正模态应变能指标第60-62页
        4.2.5 抗噪性能评判指标第62-63页
    4.3 算例分析第63-72页
    4.4 本章结论第72-73页
第5章 板损伤程度识别的交叉模态应变能方法第73-82页
    5.1 引言第73页
    5.2 基本理论第73-77页
        5.2.1 薄板变形和内力第73-75页
        5.2.2 有限元节点位移应变关系第75-77页
    5.3 板结构的二维交叉模态应变能方法第77-79页
    5.4 算例分析第79-81页
    5.5 本章结论第81-82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2-84页
    6.1 论文工作总结第82-83页
        6.1.1 杆件结构的损伤识别第82页
        6.1.2 板结构的损伤识别第82-83页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致谢第90-9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混合联肢墙结构抗震性能及可恢复能力研究
下一篇:含初始缺陷箱型梁结构极限强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