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一、绪论 | 第8-9页 |
| 二、刑事冤假错案界定 | 第9-11页 |
| (一)刑事冤假错案与刑事错案 | 第9页 |
| (二)刑事冤假错案的“广义说”和“狭义说” | 第9-10页 |
| (三)本文对刑事冤假错案的界定 | 第10-11页 |
| 三、对十八大以来被纠正的36起刑事冤假错案综合分析 | 第11-19页 |
| (一)样本选取 | 第11-14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三)对样本的分析 | 第15-19页 |
| 1.案发地点分析 | 第15-16页 |
| 2.案发时间分析 | 第16-17页 |
| 3.纠错原因分析 | 第17-18页 |
| 4.案件罪名分析 | 第18-19页 |
| 四、对4起典型案件的法理分析 | 第19-24页 |
| (一)呼格吉勒图案:真凶出现始昭雪 | 第19-20页 |
| 1.案情简介 | 第19页 |
| 2.法理分析 | 第19-20页 |
| (二)聂树斌案:“疑罪从无”有力贯彻的典型 | 第20-22页 |
| 1.案情简介 | 第20-21页 |
| 2.法理分析 | 第21-22页 |
| (三)王玉虎案:“疑罪从挂” | 第22-23页 |
| 1.案情简介 | 第22页 |
| 2.法理分析 | 第22-23页 |
| (四)欧阳佳案:被抓错了的“犯罪人” | 第23-24页 |
| 1.案情简介 | 第23页 |
| 2.法理分析 | 第23-24页 |
| 五、刑事冤假错案的成因 | 第24-28页 |
| (一)立法原因 | 第24-26页 |
| 1.人权保护规定滞后 | 第24页 |
| 2.辩方权利规定不足 | 第24-25页 |
| 3.公、检、法、律的关系异化 | 第25-26页 |
| 4.“无罪推定”等法律规定实践不易 | 第26页 |
| (二)司法原因 | 第26-28页 |
| 1.司法理念相对落后 | 第26-27页 |
| 2.司法人员职业素质还不够高 | 第27-28页 |
| 六、刑事冤假错案的预防 | 第28-32页 |
| (一)完善立法 | 第28-30页 |
| 1.形成科学完整的法律体系 | 第28页 |
| 2.落实好刑事诉讼法中的已有制度 | 第28-30页 |
| (二)继续推进司法改革 | 第30页 |
| (三)提升司法办案人员职责意识和业务素质水平 | 第30-32页 |
| 1.侦查机关应依法开展侦查行为 | 第30-31页 |
| 2.检察机关应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 | 第31页 |
| 3.法官应更加重视律师意见 | 第31页 |
| 4.辩护律师应更加积极主动辩护 | 第31-32页 |
| 结语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