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5-17页 |
1.4.1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5页 |
1.4.2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5-17页 |
1.4.2.1 文献研究 | 第15-16页 |
1.4.2.2 实际调研研究 | 第16页 |
1.4.2.3 实例分析研究 | 第16页 |
1.4.2.4 归纳总结研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湖畔住宅区景观相关理论研究 | 第17-21页 |
2.1 湖泊的概念特征 | 第17-18页 |
2.1.1 湖泊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湖泊的水体特征 | 第17-18页 |
2.2 湖畔住宅区景观的概念 | 第18页 |
2.2.1 湖畔的概念 | 第18页 |
2.2.2 住宅区的概念 | 第18页 |
2.2.3 湖畔住宅区景观的概念 | 第18页 |
2.3 湖畔住宅区景观特色 | 第18-19页 |
2.3.1 从生态角度分析 | 第18页 |
2.3.2 从形态角度分析 | 第18-19页 |
2.4 湖畔住宅区景观的价值意义 | 第19-20页 |
2.4.1 生态价值 | 第19页 |
2.4.2 文化价值 | 第19页 |
2.4.3 经济价值 | 第19-20页 |
2.4.4 使用价值 | 第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湖畔住宅区景观设计的方法、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33页 |
3.1 前期总体规划和布局设计 | 第21-22页 |
3.1.1 设计任务书阶段 | 第21页 |
3.1.2 调研和分析阶段 | 第21页 |
3.1.3 概念设计阶段 | 第21-22页 |
3.1.4 布局设计阶段 | 第22页 |
3.2 湖畔住宅区景观构成分析 | 第22-29页 |
3.2.1 植物配置 | 第22-24页 |
3.2.1.1 住宅区植物配置 | 第22-23页 |
3.2.1.2 湖畔景观植物配置 | 第23-24页 |
3.2.2 铺装 | 第24-25页 |
3.2.3 景观设施 | 第25-27页 |
3.2.3.1 雕塑 | 第25-26页 |
3.2.3.2 座椅 | 第26页 |
3.2.3.3 照明 | 第26-27页 |
3.2.4 湖畔景观水域设计 | 第27-29页 |
3.2.4.1 自然水景 | 第27页 |
3.2.4.2 湖畔道路 | 第27页 |
3.2.4.3 驳岸 | 第27-28页 |
3.2.4.4 亲水节点 | 第28-29页 |
3.3 湖畔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 第29-30页 |
3.3.1 开放性原则 | 第29页 |
3.3.2 连续性原则 | 第29页 |
3.3.3 生态性原则 | 第29页 |
3.3.4 亲水性原则 | 第29页 |
3.3.5 休闲性原则 | 第29-30页 |
3.3.6 文化性原则 | 第30页 |
3.3.7 以人为本性原则 | 第30页 |
3.4 湖畔住宅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国内外湖畔住宅区景观设计优秀案例分析 | 第33-41页 |
4.1 国外案例分析 | 第33-37页 |
4.1.1 项目背景 | 第33-34页 |
4.1.2 项目设计理念 | 第34-35页 |
4.1.3 项目特色设计 | 第35-37页 |
4.1.3.1 水的概念 | 第35页 |
4.1.3.2 亲水平台的设计 | 第35-36页 |
4.1.3.3 绿色空间的设计 | 第36页 |
4.1.3.4 景观设施设计 | 第36页 |
4.1.3.5 可持续发展设计 | 第36-37页 |
4.1.4 设计小结 | 第37页 |
4.2 国内案例分析 | 第37-39页 |
4.2.1 项目现状 | 第37-38页 |
4.2.2 设计理念构思 | 第38页 |
4.2.3 主要设计手法 | 第38页 |
4.2.4 设计特色 | 第38-39页 |
4.2.5 设计小结 | 第3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五章 设计实践——天津滨海湖住宅区景观设计方案 | 第41-75页 |
5.1 项目名称和来源 | 第41页 |
5.2 项目设计的目标和意义 | 第41-42页 |
5.2.1 项目设计的目标 | 第41-42页 |
5.2.2 项目设计的意义 | 第42页 |
5.3 项目概况 | 第42-44页 |
5.3.1 区位与交通分析 | 第42-43页 |
5.3.2 项目概况 | 第43页 |
5.3.3 项目周边分析 | 第43-44页 |
5.4 历史人文特色 | 第44-46页 |
5.4.1 天津的民间艺术 | 第44-45页 |
5.4.2 天津的建筑文化 | 第45-46页 |
5.5 项目建筑风格分析 | 第46页 |
5.6 项目设计概念构思 | 第46-48页 |
5.6.1 问卷调查分析 | 第46-47页 |
5.6.2 设计定位 | 第47页 |
5.6.3 设计理念 | 第47-48页 |
5.7 总体设计 | 第48-52页 |
5.7.1 总平面设计 | 第48-49页 |
5.7.2 交通流线分析 | 第49-50页 |
5.7.3 景观功能分析 | 第50-51页 |
5.7.3.1 商业景观区 | 第50页 |
5.7.3.2 住宅区景观区 | 第50-51页 |
5.7.3.3 宅间活动区 | 第51页 |
5.7.3.4 宅外景观区 | 第51页 |
5.7.3.5 沿湖景观区 | 第51页 |
5.7.3.6 入口迎宾区 | 第51页 |
5.7.4 景观节点分析 | 第51-52页 |
5.8 设计方案中住宅区景观设计分析 | 第52-58页 |
5.8.1 入口迎宾区设计 | 第52-53页 |
5.8.2 住宅景观区 | 第53-54页 |
5.8.3 商业景观区设计 | 第54-56页 |
5.8.4 宅间活动区设计 | 第56-58页 |
5.8.4.1 老年、儿童活动区设计 | 第56-57页 |
5.8.4.2 花架小径与雕塑设计 | 第57页 |
5.8.4.3 中心水景设计 | 第57-58页 |
5.8.4.4 凉亭设计 | 第58页 |
5.9 设计方案中沿湖景观设计分析 | 第58-68页 |
5.9.1 设计主题与说明 | 第59页 |
5.9.2 遵循原则 | 第59页 |
5.9.3 沿湖景观平面分析 | 第59-60页 |
5.9.4 沿湖景观交通分析 | 第60-61页 |
5.9.5 沿湖景观节点分析 | 第61-68页 |
5.9.5.1 水韵广场景观设计 | 第62-63页 |
5.9.5.2 湖岸清风景观设计 | 第63-64页 |
5.9.5.3 绿荫小径景观设计 | 第64页 |
5.9.5.4 绿岛小径景观设计 | 第64-65页 |
5.9.5.5 滨水广场景观设计 | 第65-66页 |
5.9.5.6 驳岸设计 | 第66-67页 |
5.9.5.7 喷泉设计 | 第67-68页 |
5.10 专项设计 | 第68-72页 |
5.10.1 环保节能设计 | 第68页 |
5.10.2 绿化种植设计 | 第68-70页 |
5.10.3 铺装设计 | 第70页 |
5.10.4 公共设施意向 | 第70-71页 |
5.10.5 照明设计 | 第71-72页 |
5.11 重点难点分析与解决 | 第72-74页 |
5.11.1 水处理问题 | 第72-74页 |
5.11.2 排水问题 | 第74页 |
5.11.3 雨水收集的办法 | 第74页 |
5.12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新趋势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附录A | 第83-89页 |
附录B | 第89-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