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不等肢双连梁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1.1 不等肢连梁的工作机理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6页
        1.2.1 不等肢连梁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设计理论第11页
        1.2.3 连梁配筋设计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4 小结第16页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6页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ABAQUS简介及理论分析第18-40页
    2.1 ABAQUS简介第18-22页
        2.1.1 ABAQUS模型的组成第18-19页
        2.1.2 ABAQUS中的实体单元和桁架单元第19-22页
    2.2 ABAQUS分析非线性问题第22-23页
        2.2.1 非线性的来源第22-23页
    2.3 钢筋的塑性问题第23-28页
        2.3.1 钢筋的弹塑性性能第24-25页
        2.3.2 有限变形中的应力和应变度量第25页
        2.3.3 在ABAQUS中定义塑性第25-27页
        2.3.4 选择弹塑性问题单元第27-28页
    2.4 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问题第28-38页
        2.4.1 混凝土的受力特性第28-31页
        2.4.2 混凝土的塑性特性第31-32页
        2.4.3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计算第32-35页
        2.4.4 混凝土的损伤因子计算第35-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不等肢双连梁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第40-69页
    3.1 模型设计第40-43页
    3.2 建立有限元模型第43-48页
        3.2.1 选择单元类型第43页
        3.2.2 钢筋和混凝土的本构第43页
        3.2.3 钢筋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第43-44页
        3.2.4 边界条件设置第44-46页
        3.2.5 网格第46-47页
        3.2.6 提交作业第47-48页
    3.3 抗震性能表现形式第48-51页
        3.3.1 荷载-位移曲线第48-49页
        3.3.2 试件的延性及最大相对位移角第49页
        3.3.3 刚度退化第49-50页
        3.3.4 构件的耗能能力第50-51页
    3.4 模型CB-1-1、CB-1-2、CB-1-3、CB-1-4、CB-1-5和CB-1-6结果分析第51-57页
        3.4.1 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第51-53页
        3.4.2 构件刚度退化及耗能能力第53-57页
    3.5 跨高比为1.0的CB-2-(1、2、3、4、5、6)的模拟结果分析第57-62页
        3.5.1 构件的承载能力及变形能力第57-59页
        3.5.2 模型的刚度退化及耗能能力第59-62页
    3.6 跨高比为1.25的模型CB-3-(1、2、3、4、5、6)的结果分析第62-65页
        3.6.1 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第62-63页
        3.6.2 模型的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第63-65页
    3.7 最优连梁选择第65-67页
    3.8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4.1 结论第69页
    4.2 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73-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老混凝土粘结面抗剪性能研究
下一篇:湖畔住宅区景观设计研究--以天津滨海湖住宅区景观设计方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