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击按摩动力学分析与柔性叩击按摩系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按摩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按摩手法的力学参数 | 第10-11页 |
1.2.2 按摩手法的力学模型 | 第11页 |
1.2.3 按摩手法的力学效应 | 第11-12页 |
1.2.4 按摩手法的内涵 | 第12页 |
1.3 按摩康复类设备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外按摩康复类设备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按摩康复类设备的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叩击按摩动力学分析与数值仿真 | 第17-35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叩击按摩疗法简介与理论分析 | 第17-20页 |
2.3 叩击按摩手法数学建模与平均法求解 | 第20-25页 |
2.3.1 叩击按摩过程简化模型 | 第20-21页 |
2.3.2 叩击按摩过程数学建模 | 第21-22页 |
2.3.3 叩击按摩动力学方程的平均法求解 | 第22-25页 |
2.4 数值仿真 | 第25-34页 |
2.4.1 不同接触刚度的数值仿真 | 第26-28页 |
2.4.2 不同叩击频率的数值仿真 | 第28-30页 |
2.4.3 不同叩击强度的数值仿真 | 第30-32页 |
2.4.4 不同初始间距的数值仿真 | 第32-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柔性叩击按摩臂的动力学设计与分析 | 第35-51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柔性叩击按摩臂的动力学设计 | 第35-42页 |
3.2.1 柔性叩击按摩臂等效刚度与阻尼系数计算 | 第35-41页 |
3.2.2 柔性叩击按摩臂模态分析 | 第41-42页 |
3.3 柔性叩击按摩臂的驱动 | 第42-49页 |
3.3.1 柔性叩击按摩臂激振方式的选择 | 第42-45页 |
3.3.2 柔性叩击按摩臂激振位置的选择 | 第45-46页 |
3.3.3 柔性叩击按摩臂谐响应分析 | 第46-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柔性叩击按摩系统的实验研究 | 第51-73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51-55页 |
4.2.1 机械结构部分 | 第51-53页 |
4.2.2 控制系统部分 | 第53-55页 |
4.3 测试系统及实验步骤 | 第55-58页 |
4.3.1 测试系统 | 第55-56页 |
4.3.2 实验步骤 | 第56-58页 |
4.4 柔性叩击按摩系统按摩可行性实验 | 第58-64页 |
4.4.1 激振器空载实验 | 第58-59页 |
4.4.2 接触刚度对按摩强度影响 | 第59-61页 |
4.4.3 按摩频率对按摩强度影响 | 第61-62页 |
4.4.4 按摩初始间距对按摩强度影响 | 第62-63页 |
4.4.5 激振器输入电压对按摩强度影响 | 第63-64页 |
4.5 叩击按摩力沿人体传播测试实验 | 第64-72页 |
4.5.1 测量材料的选取 | 第64页 |
4.5.2 测量方案 | 第64-66页 |
4.5.3 测量结果与分析 | 第66-7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73-74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