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2.1 工作-家庭冲突 | 第13-14页 |
2.1.1 工作-家庭冲突的定义 | 第13页 |
2.1.2 工作-家庭冲突的理论 | 第13-14页 |
2.1.3 工作-家庭冲突的测量 | 第14页 |
2.2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 第14-18页 |
2.2.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 第14-15页 |
2.2.2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分类 | 第15页 |
2.2.3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 第15-16页 |
2.2.4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 第16-17页 |
2.2.5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情况 | 第17-18页 |
2.3 职业倦怠 | 第18-21页 |
2.3.1 职业倦怠的概念 | 第18-19页 |
2.3.2 职业倦怠的理论模型 | 第19-20页 |
2.3.2.1 三维度模型 | 第19页 |
2.3.2.2 匹配-不匹配模型 | 第19页 |
2.3.2.3 习得性无助理论 | 第19-20页 |
2.3.2.4 社会胜任模型 | 第20页 |
2.3.3 职业倦怠的测量 | 第20页 |
2.3.4 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情况 | 第20-21页 |
2.4 工作-家庭冲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2.5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2.6 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间关系的相关研究情况 | 第23-25页 |
3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25-27页 |
3.1 问题的提出 | 第25页 |
3.2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26-27页 |
4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4.2 研究工具 | 第27-28页 |
4.2.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 | 第27-28页 |
4.2.2 工作-家庭冲突量表 | 第28页 |
4.2.3 职业倦怠量表 | 第28页 |
4.3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5 研究结果 | 第29-39页 |
5.1 护士工作-家庭冲突 | 第29-32页 |
5.1.1 总体情况 | 第29页 |
5.1.2 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的性别差异 | 第29页 |
5.1.3 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的工龄差异 | 第29-30页 |
5.1.4 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的文化程度差异 | 第30-31页 |
5.1.5 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的婚姻情况差异 | 第31页 |
5.1.6 护士的生育情况差异 | 第31-32页 |
5.2 护士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 第32-34页 |
5.2.1 护士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 第32页 |
5.2.2 护士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工龄差异 | 第32-33页 |
5.2.3 护士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文化水平差异 | 第33页 |
5.2.4 护士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婚姻差异 | 第33页 |
5.2.5 护士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生育情况差异 | 第33-34页 |
5.3 护士职业倦怠 | 第34-36页 |
5.3.1 职业倦怠总体情况 | 第34页 |
5.3.2 护士职业倦怠的性别差异 | 第34页 |
5.3.3 护士职业倦怠的工龄差异 | 第34-35页 |
5.3.4 护士职业倦怠的文化程度差异 | 第35页 |
5.3.5 护士职业倦怠的婚姻情况差异 | 第35页 |
5.3.6 护士职业倦怠的生育情况差异 | 第35-36页 |
5.4 工作-家庭冲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间关系研究 | 第36-39页 |
5.4.1 工作-家庭冲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间相关关系研究 | 第36页 |
5.4.2 工作-家庭冲突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回归分析 | 第36-37页 |
5.4.3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调节效应分析 | 第37-39页 |
6 讨论 | 第39-46页 |
6.1 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特点及其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 第39-40页 |
6.2 护士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 第40-41页 |
6.3 护士职业倦怠的特点 | 第41-42页 |
6.3.1 护士职业倦怠的整体特点 | 第41页 |
6.3.2 护士职业倦怠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41-42页 |
6.4 工作-家庭冲突和护士职业倦怠间的关系 | 第42-43页 |
6.5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护士职业倦怠间的相关关系 | 第43-44页 |
6.6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 | 第44-45页 |
6.7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45-46页 |
6.7.1 研究的不足 | 第45页 |
6.7.2 研究展望 | 第45-46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46-48页 |
7.1 结论 | 第46页 |
7.2 建议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正式施测问卷 | 第53-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