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水飞蓟宾纳米颗粒及胶囊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9页
    1.1 前言第15页
    1.2 口服药物的分类第15-16页
    1.3 影响药物溶解性的因素第16-17页
        1.3.1 分子结构第16页
        1.3.2 温度第16页
        1.3.3 pH值第16页
        1.3.4 晶型第16-17页
        1.3.5 同离子效应第17页
    1.4 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因素第17页
    1.5 药物纳米化的优点第17-18页
    1.6 药物纳米化技术第18-23页
        1.6.1 液相沉淀法第18-19页
        1.6.2 喷雾干燥法第19页
        1.6.3 超临界法第19-21页
        1.6.4 介质研磨法第21-22页
        1.6.5 高压均质法第22页
        1.6.6 气流粉碎法第22-23页
    1.7 超重力技术简介第23-26页
        1.7.1 超重力技术发展历程第23-24页
        1.7.2 超重力机第24页
        1.7.3 超重力技术在纳米材料领域的应用第24-25页
        1.7.4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基本原理第25-26页
    1.8 胶囊研究概述第26页
    1.9 水飞蓟宾简介第26-27页
    1.10 本文研究意义与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反应沉淀法制备水飞蓟宾纳米颗粒第29-47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实验部分第29-34页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9-30页
        2.2.2 水飞蓟宾浓度的测定第30-31页
        2.2.3 反应沉淀法制备水飞蓟宾纳米颗粒流程第31-32页
        2.2.4 水飞蓟宾原料药的表征第32-33页
        2.2.5 分析表征方法第33-3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4-46页
        2.3.1 水飞蓟宾碱溶液稳定性实验第34-35页
        2.3.2 酸种类的影响第35-36页
        2.3.3 酸碱比的影响第36-38页
        2.3.4 药物浓度的影响第38-39页
        2.3.5 酸液浓度的影响第39-40页
        2.3.6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40-42页
        2.3.7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第42页
        2.3.8 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第42-44页
        2.3.9 分析与表征第44-46页
    2.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水飞蓟宾纳米颗粒第47-59页
    3.1 引言第47页
    3.2 实验部分第47-50页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7-48页
        3.2.2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水飞蓟宾纳米颗粒流程第48-49页
        3.2.3 实验参数的考察第49页
        3.2.4 分析表征方法第49-5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0-56页
        3.3.1 旋转填充床转速的影响第50-52页
        3.3.2 进料速度的影响第52-53页
        3.3.3 干燥方式的影响第53页
        3.3.4 分析与表征第53-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9页
第四章 水飞蓟宾胶囊制剂工艺的研究第59-73页
    4.1 引言第59页
    4.2 实验部分第59-62页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59-61页
        4.2.2 水飞蓟宾胶囊制剂流程第61页
        4.2.3 分析与表征第61-6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2-71页
        4.3.1 胶囊配方的初选第62-65页
        4.3.2 干法造粒胶囊配方优化第65-68页
        4.3.3 胶囊制剂的质量控制第68-69页
        4.3.4 水飞蓟宾胶囊主要指标对比第69-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五章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致谢第81-83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83-85页
附表第85-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uNi双过渡金属LDH类纳米片阵列结构的组装及催化还原硝基苯酚性能
下一篇:纳米白藜芦醇的制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