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2.1.1 时间 | 第11页 |
2.1.2 空间 | 第11页 |
2.1.3 时间设计 | 第11-12页 |
2.2 时间设计“五点法式” | 第12-16页 |
2.2.1 复合形空间 | 第12-13页 |
2.2.2 循环复合路径 | 第13-14页 |
2.2.3 中心水域 | 第14页 |
2.2.4 池岛结构 | 第14-15页 |
2.2.5 凸角物体 | 第15-16页 |
2.3 时间设计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2.3.1 国内 | 第16-17页 |
2.3.2 国外 | 第17页 |
2.3.3 小结 | 第17页 |
3 相关案例分析 | 第17-28页 |
3.1 网师园 | 第17-20页 |
3.1.1 项目概况 | 第17-18页 |
3.1.2 项目分析 | 第18-20页 |
3.1.3 总结及借鉴 | 第20页 |
3.2 拙政园 | 第20-24页 |
3.2.1 项目概况 | 第20-21页 |
3.2.2 项目分析 | 第21-23页 |
3.2.3 总结及借鉴 | 第23-24页 |
3.3 四盒园 | 第24-26页 |
3.3.1 项目概况 | 第24页 |
3.3.2 项目分析 | 第24-25页 |
3.3.3 总结及借鉴 | 第25-26页 |
3.4 上海八分园 | 第26-28页 |
3.4.1 项目概况 | 第26页 |
3.4.2 项目分析 | 第26-27页 |
3.4.3 总结及借鉴 | 第27-28页 |
4 濮阳市南乐县雅园景观规划设计 | 第28-93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28-29页 |
4.1.1 项目背景 | 第28页 |
4.1.2 自然条件概况 | 第28-29页 |
4.2 区位分析 | 第29-31页 |
4.2.1 规划分析 | 第29-30页 |
4.2.2 场地概况 | 第30页 |
4.2.3 周边用地性质及绿地资源分布 | 第30-31页 |
4.3 设计依据 | 第31页 |
4.4 设计构思及要点 | 第31-33页 |
4.4.1 设计思路 | 第31-32页 |
4.4.2 设计理念 | 第32页 |
4.4.3 设计原则 | 第32-33页 |
4.5 总体规划 | 第33-41页 |
4.5.1 总平面图及鸟瞰图 | 第33-35页 |
4.5.2 功能分区规划 | 第35-37页 |
4.5.3 景观结构分析 | 第37-38页 |
4.5.4 视线分析 | 第38页 |
4.5.5 空间分析 | 第38-39页 |
4.5.6 交通分析 | 第39-41页 |
4.6 时间设计整体空间构图法式在雅园中的应用分析 | 第41-43页 |
4.6.1 复合形空间 | 第41-42页 |
4.6.2 复合路径 | 第42页 |
4.6.3 中心水系 | 第42-43页 |
4.6.4 池岛结构 | 第43页 |
4.6.5 占角建筑 | 第43页 |
4.7 主要景观节点设计—时间设计的局部空间效果展示 | 第43-78页 |
4.7.1 文化广场 | 第43-48页 |
4.7.2 丝竹广场 | 第48-53页 |
4.7.3 闲趣园 | 第53-57页 |
4.7.4 林荫广场 | 第57-61页 |
4.7.5 智趣园 | 第61-66页 |
4.7.6 七彩曲径 | 第66-71页 |
4.7.7 环水景廊 | 第71-76页 |
4.7.8 阳光草坡 | 第76-78页 |
4.8 专项规划 | 第78-93页 |
4.8.1 竖向规划及驳岸设计 | 第78-80页 |
4.8.2 种植规划 | 第80-86页 |
4.8.3 照明规划 | 第86-88页 |
4.8.4 铺装设计 | 第88-89页 |
4.8.5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第89-92页 |
4.8.6 安全系统规划 | 第92-9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5.1 结论 | 第93页 |
5.2 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英文摘要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