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钢铁公司污染治理研究(1973-1999)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选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0页 |
(一)空间界定 | 第10页 |
(二)时间界定 | 第10页 |
三、学术史回顾 | 第10-14页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二)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一章 马鞍山钢铁公司及其污染状况 | 第16-32页 |
一、马鞍山钢铁公司的发展由来 | 第16-18页 |
(一)马鞍山钢铁公司的起源 | 第16-17页 |
(二)马鞍山钢铁公司的成立和发展 | 第17-18页 |
二、污染状况 | 第18-32页 |
(一)大气污染 | 第18-25页 |
(二)水污染 | 第25-29页 |
(三)其他污染 | 第29-32页 |
第二章 马鞍山钢铁公司的污染治理 | 第32-46页 |
一、治理概况 | 第32-33页 |
(一)萌发阶段(1958-1972年) | 第32页 |
(二)起步阶段(1973-1978年) | 第32-33页 |
(三)发展阶段(1979-1999年) | 第33页 |
二、治理措施 | 第33-41页 |
(一)建立环保监测系统 | 第33-36页 |
(二)厂容绿化 | 第36-37页 |
(三)提高环保意识 | 第37-39页 |
(四)加强环保管理 | 第39-40页 |
(五)开展综合利用 | 第40-41页 |
三、治理案例 | 第41-46页 |
(一)“黄龙”治理 | 第41-43页 |
(二)南山矿酸水治理 | 第43-46页 |
第三章 马鞍山钢铁公司污染治理的得与失 | 第46-53页 |
一、污染治理的成效与经验 | 第46-49页 |
(一)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 第47页 |
(二)广泛开展清洁生产运动 | 第47-48页 |
(三)江南地区的卫生习惯 | 第48-49页 |
二、污染治理的不足与原因 | 第49-53页 |
(一)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 第50页 |
(二)资金问题 | 第50-51页 |
(三)技术问题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