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特殊电机论文--其他论文

旋转型行波超声电机的气膜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超声电机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空气薄膜在超声电机领域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1 空气薄膜的发展历史第17-18页
        1.3.2 空气薄膜在超声电机领域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 气膜的分类与特点第19-20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旋转型行波超声电机的气膜理论研究第22-32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旋转型行波超声电机的工作驱动原理第22-27页
        2.2.1 旋转型行波超声电机的结构第22-23页
        2.2.2 定子行波产生条件第23-25页
        2.2.3 定子表面质点运动第25-26页
        2.2.4 定转子界面接触机理第26-27页
    2.3 空气薄膜理论第27-28页
    2.4 FLUENT气体仿真模型第28-30页
        2.4.1 气体压缩性第29页
        2.4.2 边界条件第29页
        2.4.3 FLUENT模型算法第29-30页
    2.5 动网格理论第30-31页
    2.6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行波挤压气膜模型研究第32-43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平板挤压气膜模型及与已有文献对比分析第32-35页
        3.2.1 平板挤压气膜模型第32-34页
        3.2.2 与已有文献对比分析第34-35页
    3.3 非接触行波挤压气膜模型及结果分析第35-41页
        3.3.1 非接触行波挤压气膜模型设置第35-36页
        3.3.2 网格划分第36-37页
        3.3.3 非接触行波挤压气膜结果分析第37-41页
    3.4 行波挤压气膜的影响参数分析第41-42页
        3.4.1 挤压数对行波挤压气膜压力分布的影响第41页
        3.4.2 无量纲振幅对行波挤压气膜压力分布的影响第41-42页
    3.5 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旋转型行波超声电机的气膜特性分析第43-62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旋转型行波超声电机的气膜模型第43-45页
        4.2.1 考虑接触的气膜模型第43-44页
        4.2.2 模型参数与激励设置第44-45页
    4.3 考虑接触的光滑气膜模型仿真分析第45-50页
        4.3.1 考虑接触的光滑气膜三维问题边界条件讨论第45-47页
        4.3.2 接触光滑气膜速度分布分析第47-49页
        4.3.3 接触光滑气膜压力分布分析第49-50页
    4.4 考虑超声电机定子齿结构的气膜模型分析第50-57页
        4.4.1 考虑定子齿的气膜模型设置第51-52页
        4.4.2 考虑定子齿的气膜模型速度分布分析第52-54页
        4.4.3 考虑定子齿的气膜模型压力分布分析第54-56页
        4.4.4 定子齿结构对气膜的影响第56-57页
    4.5 齿区域气膜在行波离开过程的结果第57-61页
    4.6 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超声电机气膜的影响参数分析第62-71页
    5.1 引言第62页
    5.2 超声电机气膜的影响参数分析第62-65页
        5.2.1 定子振幅对气膜的影响第62-64页
        5.2.2 定/转子接触区域大小对气膜的影响第64-65页
        5.2.3 接触表面粗糙度对气膜的影响第65页
    5.3 超声电机模型参数及分析过程第65-70页
        5.3.1 模型参数第66-67页
        5.3.2 分析过程及设置第67-68页
        5.3.3 气膜计算结果对超声电机性能的影响第68-70页
    5.4 本章总结第70-7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6.1 工作总结第71页
    6.2 工作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FD的水平轴风力机三维旋转效应研究
下一篇:软开关Buck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