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茄果类论文--番茄(西红柿)论文

番茄花序间隔节位的QTL定位及ShHsfC1的功能分析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缩略词第9-10页
1 前言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植物花序节位与花期的关系第11-13页
        1.2.1 植物花序节位与花期的关系第11页
        1.2.2 拟南芥花期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3 水稻抽穗期的研究进展第12页
        1.2.4 番茄花序间隔节位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 数量性状的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分子标记的种类第13页
        1.3.2 定位群体的分类第13页
        1.3.3 传统QTL定位方法第13页
        1.3.4 基于QTL-seq的QTL的精细定位第13-14页
        1.3.5 基于GWAS的QTL的精细定位第14页
    1.4 植物Hsf基因概述第14页
    1.5 研究目的与主要意义第14-1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5-19页
    2.1 主要植物材料第15页
    2.2 主要化学试剂第15页
    2.3 主要载体、菌株第15页
    2.4 表型调查方法和标准第15-16页
    2.5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6页
    2.6 引物设计及载体构建第16页
    2.7 遗传图谱构建及QTL定位第16-17页
    2.8 基因表达量分析第17页
    2.9 叶片叶绿素荧光的检测第17-18页
    2.10 酵母双杂交第18-19页
        2.10.1 钓饵重组载体的构建第18页
        2.10.2 酵母转化第18页
        2.10.3 ShHsfC1的自激活活性检测和毒性检测第18页
        2.10.4 Mating调库第18页
        2.10.5 蛋白互作关系的鉴定第18-1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9-38页
    3.1 F_2群体构建及表型变异分析第19-21页
        3.1.1 亲本表型鉴定及F_2群体构建第19页
        3.1.2 F1的杂合性检验第19-20页
        3.1.3 F_2群体的表型变异第20-21页
    3.2 InDel标记的开发及群体分型第21-22页
        3.2.1 InDel标记的开发第21页
        3.2.2 F_2群体分型第21-22页
    3.3 遗传图谱构建及QTL分析第22-25页
        3.3.1 F_2群体的遗传图谱第22-23页
        3.3.2 花序间隔节位的QTL定位第23-24页
        3.3.3 花序间隔节位QTLs的上位性分析第24-25页
    3.4 ShHsfC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5-31页
        3.4.1 ShHsfC1的同源基因及进化树第25-26页
        3.4.2 ShHsfC1的共表达分析第26-27页
        3.4.3 ShHsfC1的STRING分析第27-29页
        3.4.4 ShHsfC1的上游调控因子预测第29-30页
        3.4.5 ShHsfC1的下游调控基因预测第30-31页
    3.5 ShHsfC1的诱导表达分析第31-32页
    3.6 超表达ShHsfC1对番茄个体发育的影响第32-34页
        3.6.1 转基因超量系阳性检测第32页
        3.6.2 超表达ShHsfC1使植株显著变小第32-33页
        3.6.3 超表达ShHsfC1影响叶片光合效率第33-34页
    3.7 与ShHsfC1互作的蛋白的筛选第34-38页
        3.7.1 钓饵蛋白的自激活及毒性检验第34-35页
        3.7.2 酵母双杂交调库及注释第35-37页
        3.7.3 点对点互作验证第37-38页
4 讨论第38-40页
    4.1 可能有两个QTL控制花序间隔节位第38-39页
    4.2 超量表达ShHsfC1番茄植株矮化第39页
    4.3 后续工作设想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5页
附录 Ⅰ:CTAB法提取DNA第45-46页
附录 Ⅱ:RNA提取及反转录第46-47页
附录 Ⅲ:实验中所有引物序列第47-50页
附录 Ⅳ:筛选得到的InDel标记反应条件第50-51页
附录 Ⅴ:F_2群体花序间隔节位数据第51-58页
附录 Ⅵ:F_2群体标记分型数据第58-65页
附录 Ⅶ:ShHsfC1的同源基因名录第65-67页
附录 Ⅷ:AC,p35S::ShHsfC1~(LA1777)系测序比对图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柑橘砧穗间交流mRNA的鉴定
下一篇:基于WEBGIS的柑橘信息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