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发动机(推进系统)论文--组合式发动机论文

TBCC弯曲激波压缩可调进气道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TBCC进气道研究现状第9-13页
    1.3 弯曲激波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2 弯曲激波压缩高超声速进气道优化设计方案第16-31页
    2.1 弯曲激波进气道外压段优化第16-21页
        2.1.1 弯曲激波进气道外压段反设计方法第16-17页
        2.1.2 弯曲激波进气道外压段优化方案设计第17-21页
    2.2 基于优化结果的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第21-28页
        2.2.1 气动模型设计第21-23页
        2.2.2 数值模拟与流场研究第23-28页
    2.3 与常规三楔进气道的比较第28-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冲压模态下弯曲激波进气道三维流场性能分析第31-45页
    3.1 两种优选弯曲激波冲压通道的三维流场仿真与分析第31-35页
    3.2 不同侧板遮挡度对弯曲激波冲压通道的性能影响第35-41页
        3.2.1 侧板溢流对弯曲激波冲压通道起动性能的影响第36-38页
        3.2.2 侧板位置对弯曲激波冲压通道设计点流场的影响第38-39页
        3.2.3 侧板位置对弯曲激波冲压通道流量系数的影响第39-40页
        3.2.4 侧板位置对弯曲激波冲压通道喉道总压恢复的影响第40页
        3.2.5 侧板位置对弯曲激波冲压通道阻力系数的影响第40-41页
    3.3 优选弯曲激波进气道与常规三楔进气道的三维仿真与比较第41-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4 弯曲激波压缩TBCC进气道的并联方案研究第45-60页
    4.1 涡轮通道的方案设计第45-46页
    4.2 外并联型弯曲激波压缩TBCC进气道并联方案设计与仿真分析第46-53页
        4.2.1 外压段调节板转轴点对外并联-后开式方案的影响第46-50页
        4.2.2 调节板弯曲段对外并联-前开式方案的影响第50-53页
    4.3 内并联型弯曲激波TBCC进气道并联方案设计与仿真分析第53-58页
        4.3.1 内并联-后开式方案设计与流场仿真第54-55页
        4.3.2 内并联-混合式方案设计与流场仿真第55-58页
    4.4 三种并联方式的比较第58-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5 双通道优选方案的三维流场研究与性能分析第60-70页
    5.1 侧板对双通道三维流场的影响第61-63页
        5.1.1 侧板对双通道流量系数的影响第61-62页
        5.1.2 侧板对弯曲激波形态的影响第62-63页
    5.2 内并联-混合式方案三维流场仿真分析第63-65页
        5.2.1 内并联-混合式方案的双通道流场第63-64页
        5.2.2 内并联-混合式方案的涡轮通道流场分析第64-65页
    5.3 外并联-后开式方案三维流场仿真分析第65-66页
        5.3.1 外并联-后开式方案的双通道流场第65-66页
        5.3.2 外并联-后开式方案的涡轮通道流场分析第66页
    5.4 各并联方案三维流场的性能比较第66-67页
    5.5 抽吸孔对涡轮通道三维流场的影响第67-69页
    5.6 本章小结第69-7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6.1 结论第70-71页
    6.2 展望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附录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共同幻想下的湘西荆坪聚落空间形态保护研究
下一篇:不同影响因素对二氧化钛负载型催化剂NH3-SCR反应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