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1.2.3 文献述评 | 第14-15页 |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5-18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3.3 内容框架 | 第16-18页 |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19页 |
| 1.4.1 创新点 | 第18页 |
| 1.4.2 研究不足 | 第18-19页 |
| 第2章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 2.1 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 2.1.1 内部控制 | 第19页 |
| 2.1.2 内部控制审计 | 第19-20页 |
| 2.2 产权交易相关概念 | 第20页 |
| 2.2.1 国有产权 | 第20页 |
| 2.2.2 产权交易市场 | 第20页 |
| 2.3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 第20-22页 |
| 2.3.1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 | 第20-22页 |
| 2.3.2 内部控制审计方法 | 第22页 |
| 2.4 运用的理论 | 第22-25页 |
| 2.4.1 内部牵制理论 | 第22页 |
| 2.4.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3页 |
| 2.4.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24页 |
| 2.4.4 权变管理理论 | 第24-25页 |
| 第3章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及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状况 | 第25-33页 |
| 3.1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 3.2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发展现状 | 第26-32页 |
| 3.2.1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发展历程 | 第26-28页 |
| 3.2.2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情况分析 | 第28-31页 |
| 3.2.3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情况分析 | 第31-32页 |
| 3.3 国有产权交易的特殊性 | 第32-33页 |
| 第4章N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案例分析 | 第33-42页 |
| 4.1 N公司简介 | 第33页 |
| 4.2 N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 第33-35页 |
| 4.2.1 企业内部环境 | 第34页 |
| 4.2.2 风险评估 | 第34页 |
| 4.2.3 控制活动 | 第34-35页 |
| 4.2.4 信息与沟通 | 第35页 |
| 4.2.5 监督 | 第35页 |
| 4.3 对N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审计过程 | 第35-39页 |
| 4.3.1 内部控制审计计划阶段 | 第35-37页 |
| 4.3.2 内部控制审计实施阶段 | 第37-38页 |
| 4.3.3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阶段 | 第38-39页 |
| 4.4 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42页 |
| 4.4.1 制度方面 | 第39-40页 |
| 4.4.2 国有产权交易机构方面 | 第40页 |
| 4.4.3 会计师事务所方面 | 第40-42页 |
| 第5章 内部控制审计改进的建议 | 第42-46页 |
| 5.1 制度层面 | 第42-43页 |
| 5.1.1 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 第42页 |
| 5.1.2 制订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 | 第42-43页 |
| 5.2 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层面 | 第43-44页 |
| 5.2.1 完善公司组织结构 | 第43页 |
| 5.2.2 建立完整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 第43-44页 |
| 5.2.3 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 | 第44页 |
| 5.3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 第44-46页 |
| 5.3.1 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 第44页 |
| 5.3.2 控制审计成本 | 第44-46页 |
| 第6章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