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薯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甘薯病虫害论文

甘薯病毒病害SPVD抗性鉴定方法比较及品种筛选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1.1 甘薯简介第12-13页
        1.1.1 甘薯概述第12页
        1.1.2 甘薯的主要价值第12-13页
        1.1.3 甘薯品种类型第13页
    1.2 甘薯病害第13-15页
        1.2.1 甘薯病害类型及病毒病种类第13-15页
    1.3 甘薯病毒病(SPVD)研究进展第15-21页
        1.3.1 甘薯病毒病(SPVD)简介第15页
        1.3.2 甘薯病毒病(SPVD)病原第15-16页
        1.3.3 甘薯病毒病(SPVD)病症表型分类及复杂性第16-17页
        1.3.4 甘薯病毒病(SPVD)传播方式及防控第17页
        1.3.5 甘薯病毒病(SPVD)抗性育种研究进展第17-18页
        1.3.6 甘薯病毒病(SPVD)病情分级第18页
        1.3.7 甘薯病毒病(SPVD)病毒检测方法第18-21页
    1.4 甘薯种质资源抗病性(SPVD)研究进展第21-24页
        1.4.1 田间抗病性鉴定第21页
        1.4.2 人工诱导法鉴定甘薯抗病性第21-22页
        1.4.3 不同鉴定方法的优越性比较第22页
        1.4.4 嫁接法在甘薯品种SPVD抗性鉴定的研究进展第22-23页
        1.4.5 抗性品种筛选与选育第23-24页
第二章 绪论第24-28页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2.2 研究内容第25页
    2.3 创新之处与拟解决关键问题第25-26页
    2.4 研究技术路线第26-27页
    2.5 研究进度安排第27-28页
第三章 两种嫁接法存活率研究第28-3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8-30页
        3.1.1 试验材料及地点第28页
        3.1.2 两种嫁接法试验设计及方法第28-30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0-32页
        3.2.1 侧接法存活率比较分析第30-31页
        3.2.2 插接法存活率比较分析第31-32页
    3.3 讨论与小结第32-36页
        3.3.1 两种嫁接法操作优劣对比第32-33页
        3.3.2 嫁接方式与品种的关系第33页
        3.3.3 嫁接法用于SPVD抗性鉴定第33-36页
第四章 甘薯种质资源SPVD抗性鉴定第36-5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6-39页
        4.1.1 试验材料及地点第36-37页
        4.1.2 嫁接法鉴定甘薯品种SPVD抗性试验设计及方法第37-39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9-51页
        4.2.1 2016年甘薯品种嫁接试验SPVD发病情况第39-47页
        4.2.2 2017年甘薯品种嫁接试验SPVD发病情况第47-51页
    4.3 讨论与小结第51-54页
        4.3.1 嫁接法鉴定SPVD抗性可行性第51页
        4.3.2 不同品种感病后症状学表型差异第51-52页
        4.3.3 症状学结果与血清学NCM-ELISA的一致性第52页
        4.3.4 症状学鉴定和血清学鉴定的不足第52-54页
第五章 荧光定量RT-PCR验证抗感性品种第54-6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4-56页
        5.1.1 试验材料及地点第54页
        5.1.2 试验设计及方法第54-56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6-59页
        5.2.1 荧光定量RT-PCR检测第56页
        5.2.2 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与症状学诊断、NCM-ELISA对比第56-59页
    5.3 讨论与小结第59-62页
        5.3.1 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精确性第59-60页
        5.3.2 抗感性品种的确认及验证第60页
        5.3.3 三种鉴定方法的比较与评价第60-62页
第六章 结论第62-64页
    6.1 两种嫁接法的比较优化第62页
    6.2 甘薯品种资源SPVD抗性鉴定第62页
    6.3 品种抗病性验证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真菌源ABCC转运蛋白对提高植物真菌毒素耐受性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硒与根表铁膜对水稻吸收汞的调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