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中间相沥青概述 | 第14-16页 |
1.2 泡沫炭的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1.3 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 | 第17-21页 |
1.3.1 发泡 | 第19-20页 |
1.3.2 氧化 | 第20页 |
1.3.3 炭化 | 第20-21页 |
1.3.4 石墨化 | 第21页 |
1.4 泡沫炭的应用 | 第21-24页 |
1.4.1 热交换材料 | 第21-22页 |
1.4.2 电极材料 | 第22-23页 |
1.4.3 吸附材料 | 第23-24页 |
1.4.4 其他应用 | 第24页 |
1.5 泡沫炭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6 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25-27页 |
第2章 实验 | 第27-32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7页 |
2.2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7-28页 |
2.3 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 | 第28-29页 |
2.3.1 发泡 | 第28页 |
2.3.2 氧化 | 第28-29页 |
2.3.3 炭化 | 第29页 |
2.3.4 石墨化 | 第29页 |
2.4 分析与表征 | 第29-32页 |
2.4.1 热重(TG)分析 | 第29页 |
2.4.2 质谱(MS)分析 | 第29页 |
2.4.3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29-30页 |
2.4.4 偏光显微镜分析 | 第30页 |
2.4.5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30页 |
2.4.6 体积密度测试 | 第30页 |
2.4.7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0页 |
2.4.8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0-31页 |
2.4.9 热导率测试 | 第31-32页 |
第3章 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发泡过程中组织结构变化及动力学分析 | 第32-49页 |
3.1 中间相沥青的TG-DTG分析 | 第33-34页 |
3.2 熔融中间相沥青的粘度分析 | 第34-35页 |
3.3 中间相沥青的MS分析 | 第35页 |
3.4 中间相沥青的FT-IR光谱分析 | 第35-37页 |
3.5 熔融中间相沥青的偏光结构分析 | 第37-43页 |
3.5.1 预发泡时间对熔融沥青偏光结构的影响 | 第38-41页 |
3.5.2 温度对熔融沥青偏光结构的影响 | 第41-43页 |
3.6 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发泡过程动力学分析 | 第43-48页 |
3.6.1 中间相沥青发泡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 第43-45页 |
3.6.2 中间相沥青恒温发泡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5-4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 | 第49-62页 |
4.1 发泡时间对泡沫炭孔泡结构的影响 | 第50-51页 |
4.2 初始发泡压力对泡沫炭孔泡结构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 氧化处理对泡沫炭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4.4 升温速率及发泡温度对泡沫炭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53-55页 |
4.4.1 炭化泡沫的微观结构 | 第53-54页 |
4.4.2 石墨泡沫的微观结构 | 第54-55页 |
4.5 升温速率及发泡温度对泡沫炭物理性能的影响 | 第55-61页 |
4.5.1 泡沫炭的体积密度 | 第56-57页 |
4.5.2 泡沫炭的抗压强度 | 第57-59页 |
4.5.3 石墨泡沫的热导率 | 第59-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