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9-37页 |
1.2.1 基本工作原理 | 第19-22页 |
1.2.2 工作参数对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22-25页 |
1.2.3 工作过程的数值模型研究 | 第25-30页 |
1.2.4 工质特性研究 | 第30-35页 |
1.2.5 等离子体羽流诊断研究 | 第35-36页 |
1.2.6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36-3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第二章 脉冲等离子体工作过程的理论建模与仿真研究 | 第39-66页 |
2.1 引言 | 第39-40页 |
2.2 物理模型 | 第40-46页 |
2.2.1 机电模型 | 第40-42页 |
2.2.2 工质烧蚀模型 | 第42-46页 |
2.2.3 新型机电模型 | 第46页 |
2.3 数值计算方法 | 第46-52页 |
2.3.1 坐标变换 | 第46-48页 |
2.3.2 模型验证 | 第48-52页 |
2.4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工作过程数值仿真 | 第52-65页 |
2.4.1 电参数对APPT性能影响 | 第52-60页 |
2.4.2 结构参数对APPT性能影响 | 第60-65页 |
2.5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三章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结构设计与极板构型对推力器性能影响研究 | 第66-88页 |
3.1 引言 | 第66-67页 |
3.2 实验样机设计 | 第67-69页 |
3.2.1 储能元件 | 第67-68页 |
3.2.2 连接元件 | 第68页 |
3.2.3 极板 | 第68-69页 |
3.3 极板构型对APPT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69-72页 |
3.4 极板构型对APPT性能影响的实验设备及方法 | 第72-79页 |
3.4.1 元冲量测量设备及方法 | 第72-76页 |
3.4.2 单脉冲工质烧蚀质量测量方法 | 第76-77页 |
3.4.3 放电波形测量 | 第77-79页 |
3.5 极板构型对推力器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79-86页 |
3.5.1 推力器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 | 第79-80页 |
3.5.2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80-86页 |
3.6 小结 | 第86-88页 |
第四章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等离子体羽流特性研究 | 第88-119页 |
4.1 引言 | 第88页 |
4.2 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案 | 第88-93页 |
4.2.1 点火系统设计 | 第88-90页 |
4.2.2 高速摄影实验 | 第90-91页 |
4.2.3 时空分辨光谱实验 | 第91-93页 |
4.3 等离子体运动状态及分布 | 第93-102页 |
4.3.1 图像处理方法 | 第93-95页 |
4.3.2 高速摄影结果及分析 | 第95-102页 |
4.4 等离子体成分 | 第102-109页 |
4.4.1 光谱识别 | 第103-105页 |
4.4.2 等离子体空间分布 | 第105-109页 |
4.5 等离子体温度 | 第109-114页 |
4.5.1 等离子体温度计算方法 | 第110-111页 |
4.5.2 等离子体温度分布 | 第111-114页 |
4.6 等离子体速度 | 第114-117页 |
4.7 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五章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工质改性研究 | 第119-144页 |
5.1 引言 | 第119页 |
5.2 工质改性 | 第119-124页 |
5.2.1 适用于APPT的工质特性分析 | 第119-123页 |
5.2.2 改性工质的制备 | 第123-124页 |
5.3 改性工质烧蚀表面形貌 | 第124-129页 |
5.3.1 工质表面形貌 | 第124-125页 |
5.3.2 烧蚀表面SEM微观形貌分析 | 第125-129页 |
5.4 改性工质的等离子体羽流诊断研究 | 第129-139页 |
5.4.1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 第129-131页 |
5.4.2 高速摄影 | 第131-139页 |
5.5 采用不同改性工质对APPT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139-142页 |
5.6 小结 | 第142-14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4-14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4-146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46-147页 |
工作展望 | 第147-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63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63-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