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11-14页 |
一、云南区域发展对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 第12页 |
二、云南民族发展对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 第12-13页 |
三、云南教育扶贫对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发出了新挑战 | 第13页 |
四、云南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新需求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一、关于“大学教育特色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二、关于“成人教育特色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三、关于“云南成人教育特色”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20-21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21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 | 第21-22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二、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22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25-30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25-27页 |
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 | 第25页 |
二、成人高等教育 | 第25-26页 |
三、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一、终身教育理论 | 第27-28页 |
二、教育功能论 | 第28-29页 |
三、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云南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30-41页 |
第一节 云南的区域特征要求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 | 第30-33页 |
一、成人高等教育区域化特色发展与区域经济间的联系 | 第31-32页 |
二、成人高等教育区域化特色发展与教育对象间的联系 | 第32页 |
三、成人高等教育区域化特色发展与地区资源间的联系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云南的民族特点推动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 | 第33-36页 |
一、成人高等教育注重教育平等有利于民族关系和社会和谐 | 第33-34页 |
二、成人高等教育具有民族特色有利于培养少数民族人才 | 第34-35页 |
三、成人高等教育开发民族资源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建设 | 第35-36页 |
第三节 云南的教育扶贫需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 | 第36-39页 |
一、成人高等教育针对非在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成功就业的帮助 | 第37-38页 |
二、成人高等教育针对在职学生提升能力、适应发展的帮助 | 第38-39页 |
第四节 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方式有待改革 | 第39-41页 |
一、专业设置调整的挑战 | 第39页 |
二、社会认同的危机 | 第39页 |
三、自身发展的不足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云南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的现状调查 | 第41-62页 |
第一节 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 第42-55页 |
一、办学理念 | 第42-44页 |
二、专业及课程设置 | 第44-49页 |
三、教学及管理模式 | 第49-53页 |
四、师资队伍 | 第53-55页 |
第二节 社会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 第55-57页 |
一、民族教育 | 第55-56页 |
二、教育扶贫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区域化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 第57-62页 |
一、区域合作 | 第58-60页 |
二、特色专业 | 第60-62页 |
第五章 云南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62-69页 |
第一节 政策方面 | 第62-64页 |
一、专业设置受到政策调整 | 第62-63页 |
二、办学条件落后,资金不足 | 第63页 |
三、区域合作形式局限 | 第63-64页 |
第二节 社会方面 | 第64-65页 |
一、社会认同度低,特色建设有待加强 | 第64-65页 |
二、民族特色流失,民族教育受到忽视 | 第65页 |
三、扶贫攻坚背景下,教育扶贫意识弱 | 第65页 |
第三节 自身培养模式方面 | 第65-69页 |
一、办学理念相似,实施效果不佳 | 第65-66页 |
二、教学管理模式落后 | 第66-67页 |
三、课程设置内容趋同 | 第67-68页 |
四、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 第68-69页 |
第六章 云南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的策略途径 | 第69-78页 |
第一节 调整人才培养方式 | 第69-72页 |
一、确保办学理念特色,促进有效实施 | 第69-70页 |
二、创新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 第70页 |
三、加强专业竞争力,调整课程设置 | 第70-71页 |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 第71-72页 |
第二节 完善社会服务内容 | 第72-74页 |
一、结合民族文化,扩充民族教育 | 第72-73页 |
二、强化教育扶贫意识,关注贫困学生 | 第73-74页 |
第三节 打造区域化发展路线 | 第74-78页 |
一、突出区域特点,打造特色专业 | 第74-75页 |
二、突破区域局限,打开合作办学格局 | 第75-76页 |
三、增加就业教育,培养区域性人才 | 第76-78页 |
结语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 | 第83-87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83-86页 |
附录B 管理者访谈提纲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