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体育理论论文--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

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运营模式研究--以海南槟榔谷景区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9-19页
    1.1 选题的依据第10-12页
        1.1.1 是保护和传承发展民族体育的需要第10页
        1.1.2 是推动体育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第10-11页
        1.1.3 是发展和完善体育产业形态的需要第11-12页
    1.2 选题的意义第12-14页
        1.2.1 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第12页
        1.2.2 有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发展第12-13页
        1.2.3 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体育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第13页
        1.2.4 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对外传播第13-14页
    1.3 文献综述第14-18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研究目标第18-19页
第2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第19-21页
    2.1 研究对象第19页
    2.2 研究方法第19-21页
        2.2.1 文献资料法第19页
        2.2.2 专家访谈法第19页
        2.2.3 实地调查法第19页
        2.2.4 逻辑分析法第19-21页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1-47页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1-23页
        3.1.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第21页
        3.1.2 体育旅游资源第21-22页
        3.1.3 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第22-23页
    3.2 槟榔谷景区概况简介第23-26页
        3.2.1 槟榔谷景区的形成第23页
        3.2.2 槟榔谷景区当地的社会文化状况第23-25页
        3.2.3 槟榔谷景区具有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第25-26页
    3.3 槟榔谷景区的空间布局与民族体育项目配置状况第26-31页
        3.3.1 槟榔谷景区的空间布局第26-28页
        3.3.2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在景区的配置情况第28-31页
    3.4 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运营流程分析第31-34页
        3.4.1 进行少数民族体育资源总量调查、筛选和包装第31-32页
        3.4.2 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第32-34页
    3.5 槟榔谷景区民族体育旅游资源运营模式第34-37页
        3.5.1 槟榔谷景区运营情况分析第34页
        3.5.2 景区内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第34-35页
        3.5.3 景区对民族体育人才的培养管理第35-36页
        3.5.4 景区对民族体育资源的整合及项目的设置第36页
        3.5.5 景区对市场营销方式的应用情况第36-37页
    3.6 槟榔谷景区对民族文化与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第37-41页
        3.6.1 对黎苗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第37-38页
        3.6.2 对黎苗民族歌舞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第38-39页
        3.6.3 对黎苗民族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第39-40页
        3.6.4 对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第40-41页
    3.7 景区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运营的经济效益分析第41-43页
        3.7.1 丰富景区旅游产品结构,拓展消费空间第41-42页
        3.7.2 有利于提高景区营业收入第42-43页
        3.7.3 提高当地原住民的经济收入第43页
    3.8 景区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运营的社会效益分析第43-47页
        3.8.1 促进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第43页
        3.8.2 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第43-44页
        3.8.3 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第44-45页
        3.8.4 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第45-46页
        3.8.5 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做出贡献第46页
        3.8.6 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推广做出贡献第46-47页
第4章 景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运营中存在的问题第47-50页
    4.1 对民族文化内涵深度的挖掘不够第47页
    4.2 对民族体育资源的整合利用不充分第47-48页
    4.3 观赏性表演居多,游客体验项目设置不足第48页
    4.4 景区接待设施配备不完善第48-49页
    4.5 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力度不够第49-50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50-53页
    5.1 结论第50-51页
    5.2 建议第51-53页
        5.2.1 应充分整合景区当地少数民族体育资源第51页
        5.2.2 完善景区民族体育设施,提高服务质量第51页
        5.2.3 合理设置民族体育表演与游客参与第51-52页
        5.2.4 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度,扩大景区影响力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56-57页
附录第57-58页
    专家访谈提纲(一)第57-58页
    专家访谈提纲(二)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徽省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云南省篮球裁判员胜任力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