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18-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6页 |
1.1 C/C复合材料 | 第19-24页 |
1.1.1 C/C复合材料的性质 | 第19-21页 |
1.1.2 C/C复合材料的致密化工艺 | 第21-24页 |
1.2 C/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工艺 | 第24-28页 |
1.2.1 抗氧化涂层技术 | 第25-26页 |
1.2.2 基体改性抗氧化技术 | 第26-28页 |
1.3 氧化锆陶瓷的稳定化及纳米化 | 第28-33页 |
1.3.1 氧化锆的性质 | 第29-30页 |
1.3.2 氧化锆的制备 | 第30-31页 |
1.3.3 氧化锆的稳定化 | 第31页 |
1.3.4 氧化锆的纳米化 | 第31-33页 |
1.3.4.1 气相法 | 第32页 |
1.3.4.2 液相法 | 第32-33页 |
1.3.4.3 固相法 | 第33页 |
1.3.4.4 其他方法 | 第33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6页 |
第二章 富碳环境以及碳基体中四方氧化锆的稳定化 | 第36-55页 |
2.1 前言 | 第3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6-39页 |
2.2.1 氧化锆稳定化实验的实验原料 | 第37页 |
2.2.2 氧化锆稳定化实验的实验过程 | 第37-38页 |
2.2.3 氧化锆稳定化实验的分析测试方法 | 第38-39页 |
2.2.3.1 热重分析 | 第38页 |
2.2.3.2 相变过程分析 | 第38页 |
2.2.3.3 表面分析 | 第38页 |
2.2.3.4 物相分析 | 第38-39页 |
2.2.3.5 元素及化合状态分析 | 第39页 |
2.3 富碳环境下氧化锆晶型的稳定化 | 第39-53页 |
2.3.1 物理混合状态下氧化锆晶型的稳定 | 第39-43页 |
2.3.2 碳稳定氧化锆机理 | 第43-47页 |
2.3.3 分子级均匀状态下氧化锆晶型的稳定 | 第47-53页 |
2.3.4 四方氧化锆在碳基体中的稳定化合成设计 | 第5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分子笼效应”及纳米氧化锆在碳基体中的合成 | 第55-76页 |
3.1 前言 | 第55-5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6-58页 |
3.2.1 “分子笼效应”实验的实验原料 | 第56页 |
3.2.2 “分子笼效应”实验的实验过程 | 第56-57页 |
3.2.2.1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56-57页 |
3.2.2.2 氢氧化锆的制备 | 第57页 |
3.2.2.3 碳基体中纳米氧化锆的合成 | 第57页 |
3.2.3 “分子笼效应”实验的分析测试方法 | 第57-58页 |
3.2.3.1 物相分析 | 第57-58页 |
3.2.3.2 表面形貌分析 | 第58页 |
3.2.3.3 粒度分析 | 第58页 |
3.2.3.4 官能团检测 | 第58页 |
3.3 “分子笼效应”及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58-72页 |
3.3.1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合成 | 第58-62页 |
3.3.2 “分子笼效应”机理 | 第62-68页 |
3.3.3 “分子笼效应”的应用 | 第68-72页 |
3.4 利用“分子笼效应”在碳基体中合成纳米氧化锆 | 第72-7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四章 碳基体中纳米四方氧化锆及含硼化合物的合成 | 第76-98页 |
4.1 前言 | 第7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6-79页 |
4.2.1 氧化锆及含硼化合物合成实验的实验原料 | 第77页 |
4.2.2 氧化锆及含硼化合物合成实验的实验过程 | 第77-78页 |
4.2.2.1 氧化碳纳米管的制备 | 第77页 |
4.2.2.2 氧化锆前驱体制备 | 第77-78页 |
4.2.2.3 改性碳基体材料的制备 | 第78页 |
4.2.3 氧化锆及含硼化合物合成实验的分析测试方法 | 第78-79页 |
4.2.3.1 元素及化合状态分析 | 第78页 |
4.2.3.2 物相分析 | 第78页 |
4.2.3.3 表面分析 | 第78页 |
4.2.3.4 热重分析 | 第78-79页 |
4.2.3.5 热台显微镜 | 第79页 |
4.3 煤沥青的性质及碳基体的制备 | 第79-83页 |
4.3.1 煤沥青的性质 | 第79-81页 |
4.3.2 碳基体的制备 | 第81-83页 |
4.4 纳米四方氧化锆在碳基体中的合成 | 第83-89页 |
4.4.1 含锆沥青浸渍剂的制备 | 第83-87页 |
4.4.2 碳基体内纳米四方氧化锆的合成 | 第87-89页 |
4.5 碳基体中含硼化合物的合成 | 第89-9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五章 含稳定纳米四方氧化锆C/C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98-112页 |
5.1 前言 | 第9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8-100页 |
5.2.1 改性C/C复合材料制备实验的实验原料 | 第98-99页 |
5.2.2 改性C/C复合材料制备实验的实验过程 | 第99-100页 |
5.2.2.1 碳纤维预制体的制作 | 第99页 |
5.2.2.2 含硼含锆沥青的制备 | 第99-100页 |
5.2.2.3 C/C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00页 |
5.2.3 改性C/C复合材料制备实验的分析测试方法 | 第100页 |
5.2.3.1 表面分析 | 第100页 |
5.2.3.2 元素成分及含量分析 | 第100页 |
5.2.3.3 热重分析 | 第100页 |
5.2.3.4 力学性能测试 | 第100页 |
5.3 C/C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00-109页 |
5.3.1 致密化参数的确定 | 第101-105页 |
5.3.2 C/C复合材料的致密化 | 第105-109页 |
5.4 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109-11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六章 含稳定纳米四方氧化锆C/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 | 第112-135页 |
6.1 前言 | 第112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12-114页 |
6.2.1 改性C/C复合材料抗烧蚀实验的实验原料 | 第112-113页 |
6.2.2 改性C/C复合材料抗烧蚀实验的实验过程 | 第113-114页 |
6.2.2.1 静态氧化实验 | 第113页 |
6.2.2.2 动态烧蚀实验 | 第113-114页 |
6.2.3 改性C/C复合材料抗烧蚀实验的分析测试方法 | 第114页 |
6.2.3.1 表面分析 | 第114页 |
6.2.3.2 热重分析 | 第114页 |
6.2.3.3 物相分析 | 第114页 |
6.3 C/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 | 第114-127页 |
6.3.1 静态氧化 | 第114-121页 |
6.3.2 动态烧蚀 | 第121-127页 |
6.4 改性C/C复合材料的烧蚀机理 | 第127-13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7页 |
致谢 | 第147-149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 第149-151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51-153页 |
附录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