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7-32页 |
1.1 草甘膦及抗草甘膦作物的研究 | 第17-22页 |
1.1.1 草甘膦的作用机制 | 第17-18页 |
1.1.2 作物获得草甘膦抗性的机制 | 第18-19页 |
1.1.3 耐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发展态势 | 第19-20页 |
1.1.4 抗草甘膦水稻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1.5 G2-aroA基因赋予作物草甘膦抗性的研究 | 第21-22页 |
1.2 转化事件特异性PCR检测 | 第22页 |
1.3 基因拆分技术降低转基因飘流的研究 | 第22-31页 |
1.3.1 基因拆分技术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1.3.2 内含肽的结构及分类 | 第25-27页 |
1.3.3 Intein的剪接机制 | 第27-28页 |
1.3.4 天然断裂内含肽SspDnaEIntein的研究 | 第28-29页 |
1.3.5 基因拆分在植物中应用的可行性 | 第29-30页 |
1.3.6 基因拆分后在植物中的重新组装效率 | 第30-31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思路 | 第31-32页 |
第二章 抗草甘膦水稻的培育及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2-6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3-48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33-37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37-48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48-59页 |
2.2.1 转基因水稻独立转化事件的鉴定 | 第48-49页 |
2.2.2 种子萌发对草甘膦耐受性试验 | 第49-50页 |
2.2.3 外源喷施条件下草甘膦耐受能力 | 第50-52页 |
2.2.4 水培条件下草甘膦耐受能力 | 第52-57页 |
2.2.5 水稻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及纯合系鉴定方法的建立 | 第57-59页 |
2.3 讨论 | 第59-61页 |
第三章 基因拆分技术在水稻中的应用效果 | 第61-9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7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62-64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64-67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67-94页 |
3.2.1 转基因水稻中目标基因的整合位点分析 | 第67-69页 |
3.2.2 转基因水稻拷贝数分析 | 第69页 |
3.2.3 纯合系筛选和杂交水稻的获得 | 第69-71页 |
3.2.4 盆栽条件下草甘膦耐受能力 | 第71-83页 |
3.2.5 杂交材料水培条件下草甘膦耐受能力 | 第83-88页 |
3.2.6 转基因水稻的RNA表达量分析 | 第88-89页 |
3.2.7 不同类型转基因水稻的草甘膦抗性分析 | 第89-90页 |
3.2.8 转基因水稻中目标蛋白的表达量分析 | 第90-92页 |
3.2.9 Intein的安全性 | 第92-94页 |
3.3 讨论 | 第94-96页 |
第四章 结论和创新点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附录 | 第103-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作者简历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