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园林建筑论文

岳麓山景区景园建筑的演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4-19页
    1.1 选题背景第14页
    1.2 文献综述第14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5页
        1.3.1 景园建筑第14-15页
        1.3.2 景园建筑空间分布第15页
        1.3.3 景园建筑历史演变第15页
    1.4 研究范围与对象第15-16页
        1.4.1 空间范围第15页
        1.4.2 时间范围第15-16页
        1.4.3 研究对象第16页
    1.5 研究内容第16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1.7 研究方法第17页
    1.8 研究框架第17-19页
第2章 岳麓山景区所处区位环境与人文背景综述第19-27页
    2.1 岳麓山景区所处区位环境第19-21页
        2.1.1 岳麓山景区地理位置第19页
        2.1.2 岳麓山景区交通现状第19-20页
        2.1.3 岳麓山景区自然环境第20-21页
    2.2 岳麓山景区所处人文背景第21-26页
        2.2.1 周边高校园区的人文底蕴第22-24页
        2.2.2 宗教儒学交汇的文化历史第24-26页
        2.2.3 近现代民主精神的文化熏陶第26页
        2.2.4 抗日战争精神的文化遗存第26页
    2.3 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岳麓山景区景园建筑的建造历程第27-65页
    3.1 公元1912年前修筑的景园建筑第28-36页
        3.1.1 公元1912年前修筑的景园建筑名称与修筑地点第29-30页
        3.1.2 公元1912年前修筑的景园建筑来历、概况与维护状况第30-36页
    3.2 公元1912年至1937年修筑的景园建筑第36-55页
        3.2.1 公元191 2年至1937年修筑的景园建筑名称与修筑地点第36-39页
        3.2.2 公元1912年至1937年修筑的景园建筑来历、概况与维护状况第39-55页
    3.3 公元1937年至1949年修筑的景园建筑第55-60页
        3.3.1 公元1937年至1949年修筑的景园建筑名称与修筑地点第55-57页
        3.3.2 公元1937年至1949年修筑的景园建筑来历、概况与维护状况第57-60页
    3.4 公元1949年后修筑的景园建筑第60-63页
        3.4.1 公元1949年后修筑的景园建筑名称与修筑地点第60-61页
        3.4.2 公元1949年后修筑的景园建筑来历、概况与维护状况第61-63页
    3.5 小结第63-65页
第4章 岳麓山景区景园建筑的类型与空间分布第65-83页
    4.1 岳麓山景区景园建筑的类型第65-75页
        4.1.1 纪念型景园建筑第65-72页
        4.1.2 休憩型景园建筑第72-75页
    4.2 岳麓山景区景园建筑的空间分布第75-81页
        4.2.1 景区内知名景点位置与路网构成第75-77页
        4.2.2 景园建筑空间分布发展历程第77-81页
    4.3 小结第81-83页
第5章 岳麓山景区景园建筑演变规律与未来发展第83-91页
    5.1 岳麓山景园建筑的演变规律第83-87页
        5.1.1 景园建筑演化历程第83-86页
        5.1.2 景园建筑空间格局演变规律第86-87页
    5.2 岳麓山景区旅游价值与未来发展第87-90页
        5.2.1 景区旅游价值第87-89页
        5.2.2 发展中所存问题第89页
        5.2.3 未来发展建议第89-90页
    5.3 小结第90-91页
结论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5页
附录A (岳麓山景区景园建筑分布图)第95-96页
附录B (岳麓山景区景园建筑名录)第96-100页
附录C (岳麓山景区景园建筑发展历程表)第100-103页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第103-104页
附录E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会议)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感性工学的A级车内饰色彩设计研究
下一篇:特高压并联电抗器磁热仿真及引线温升计算程序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