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缘起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第四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黑色幽默电影在中国的发展 | 第16-35页 |
第一节 “黑色幽默”概念溯源及文化内涵 | 第16-28页 |
一、社会症候的寓言化反映 | 第16-19页 |
二、为失语者发声 | 第19-20页 |
三、作为舶来品的黑色幽默 | 第20-23页 |
四、东西方黑色幽默的生成土壤及特色差异 | 第23-28页 |
第二节 国产黑色幽默电影的主题演变 | 第28-35页 |
一、80年代:社会转型下价值标准的思索与突破 | 第28-31页 |
二、90年代:市场经济下更为现实的物质欲望与焦虑 | 第31-32页 |
三、新世纪:消费社会与商业逻辑的共谋下底层民众的身份失落 | 第32-35页 |
第二章 黑色幽默电影中弱者的生存镜像 | 第35-48页 |
第一节 底层群体的生存困境 | 第35-38页 |
一、善有恶报的魔幻现实 | 第35-37页 |
二、与时代脱节的“多余人”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个体自我实现的障碍 | 第38-41页 |
一、资本逻辑下劳动者的自我体认 | 第38-39页 |
二、商品经济浪潮中的身份标价 | 第39-40页 |
三、都市新人类的时代迷茫 | 第40-41页 |
第三节 身不由己的体制内遭遇 | 第41-44页 |
一、“被体制”的知识分子 | 第41-43页 |
二、体制内的“知识分子” | 第43-44页 |
第四节 固化的社会性别秩序 | 第44-48页 |
一、“不可见”的女性 | 第44-45页 |
二、追求自由意志的“荡妇” | 第45-48页 |
第三章 黑色幽默电影中人物形象的社会抗争 | 第48-55页 |
第一节 黑色幽默电影中人物形象 | 第48-50页 |
一、偏执的老实人 | 第48-49页 |
二、社会规则的局外人 | 第49页 |
三、权力时代的边缘人 | 第49-50页 |
第二节 魔幻现实下针砭时弊的影像抗争 | 第50-52页 |
第三节 荒诞境遇下苦中作乐的人生哲学 | 第52-53页 |
第四节 意识形态的价值缝合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