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绿色转型视阈下东北严寒地区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相关概念第11-14页
        1.3.1 绿色转型第11-12页
        1.3.2 东北严寒地区第12页
        1.3.3 东北严寒地区小城镇第12-13页
        1.3.4 发展战略第13-14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4-26页
        1.4.1 国外相关研究第14-18页
        1.4.2 国内相关研究第18-25页
        1.4.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第25-26页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研究框架第26-29页
        1.5.1 研究内容第26页
        1.5.2 研究方法第26-27页
        1.5.3 研究框架第27-29页
第2章 研究基础第29-42页
    2.1 绿色转型相关研究第29-34页
        2.1.1 绿色转型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第29-30页
        2.1.2 绿色转型的特点与规划内涵第30-31页
        2.1.3 绿色转型的影响因素与阶段判定第31-33页
        2.1.4 绿色转型的目标框架与转型路径第33-34页
    2.2 小城镇发展战略相关研究第34-38页
        2.2.1 小城镇发展战略的特点第34-35页
        2.2.2 小城镇空间发展内容与重点第35-36页
        2.2.3 小城镇产业发展内容与重点第36-37页
        2.2.4 小城镇生态发展内容与重点第37页
        2.2.5 小城镇社会发展内容与重点第37-38页
    2.3 小城镇绿色发展规划与实践第38-40页
        2.3.1 空间规模量化与时序划分第38-39页
        2.3.2 绿色产业体系与空间布局第39页
        2.3.3 生态网络构建与生态修复第39-40页
        2.3.4 绿色人文与社会服务体系第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3章 东北严寒地区小城镇发展与绿色转型基础调查分析第42-75页
    3.1 东北严寒地区小城镇发展现状调查第42-51页
        3.1.1 东北严寒地区小城镇分类及典型特征第42-47页
        3.1.2 东北严寒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基本概况第47-51页
    3.2 东北严寒地区小城镇绿色转型基础调查第51-59页
        3.2.1 生态环境与绿色资源第51-54页
        3.2.2 绿色系统及要素特征第54-55页
        3.2.3 产业发展与资源消耗第55-56页
        3.2.4 公共服务与人文生态第56-59页
    3.3 东北严寒地区小城镇传统转型发展的局限与问题第59-68页
        3.3.1 战略目标与发展框架不明确第59-62页
        3.3.2 空间发展集约化但准备不足第62-63页
        3.3.3 产业发展出现脱资源化趋势第63-66页
        3.3.4 环境保护认知普及力度较弱第66-68页
        3.3.5 社会发展管理体制缺乏创新第68页
    3.4 绿色转型视阈下东北严寒地区小城镇发展的障碍与矛盾第68-73页
        3.4.1 基础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第68-70页
        3.4.2 寒地气候造成能耗依赖第70-72页
        3.4.3 产业技术创新缺乏动力第72页
        3.4.4 建设管理主体需求差异第72-73页
    3.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4章 绿色转型视阈下东北严寒地区小城镇发展战略策略第75-101页
    4.1 综合目标体系与战略框架构建第75-77页
        4.1.1 多层面综合考量制定目标体系第75-76页
        4.1.2 多角度优化创新构建战略框架第76-77页
    4.2 因地制宜协调配置的空间发展战略策略第77-84页
        4.2.1 集约均衡发展创新建设模式的空间格局第77-80页
        4.2.2 匹配既有资源加强规划引导的产业布局第80-81页
        4.2.3 划定生态底线尊重自然基底的生态格局第81-84页
    4.3 绿色改造绿色重构的产业发展战略策略第84-91页
        4.3.1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第84页
        4.3.2 传统产业绿色改造第84-87页
        4.3.3 培育两型绿色产业第87-89页
        4.3.4 绿色产业链条延伸第89-91页
    4.4 低碳绿色节约集约的生态发展战略策略第91-96页
        4.4.1 优化生态保护规划第91-93页
        4.4.2 绿色资源集约利用第93-95页
        4.4.3 增强城镇碳汇能力第95-96页
    4.5 绿色创新绿色约束的社会发展战略策略第96-99页
        4.5.1 完善科技创新环境第97页
        4.5.2 提升绿色创新能力第97-98页
        4.5.3 建立绿色导向机制第98页
        4.5.4 健全绿色考核体系第98-99页
    4.6 建立体制完善、机制创新的保障制度策略第99-100页
    4.7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结论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效果评价与改善措施研究
下一篇:硫酸钠侵蚀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力学性能尺寸效应研究